曹禺戏剧的当代转变及其成因研究
本文关键词:曹禺戏剧的当代转变及其成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现代文学阶段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到当代的《明朗的天》《胆剑篇》和《王昭君》,曹禺的戏剧发生了巨大转变。作者开始更加关注作品的政治立场、主题意义和阶级观点,却放弃了最初出于本心的个体写作,也搁置了对人物性格发展逻辑的遵循和对现实生活矛盾的提炼升华。曹禺戏剧的当代转变,是社会政治因素和作家个体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研究曹禺戏剧的当代转变的基础上,本文还将进一步考察其背后的成因,从而对曹禺戏剧的当代转变作出评价。同时,本文更希望借曹禺的个案,来透视整个现代中国作家群体在当代的生存境遇。本文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曹禺戏剧的当代转变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据此从作家心理、时间界点和评价三个方面作出相应的反思。同时,这部分还将简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所要采用的文学社会学、个体心理学等研究方法。第一章将客观描述曹禺在当代的政治选择与戏剧转变,因为后者的发生与前者的选择密切相关。曹禺在当代的社会活动体现了他的政治选择,包括他从政治“局外人”到政治“局内人”的转身,也包括他基于“人民立场”展开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向真理投降”。而这些政治选择又使曹禺在戏剧创作时,更加注重作品在政治立场、主题意义和阶级观点上的正确性。第二章主要从社会政治层面探究曹禺戏剧转变的外部推动力。共产党人的感召、毛泽东话语的激发和文学体制化的影响是一方面;“歌颂”“鲜明”和“工具”等政治意识形态对曹禺原有创作风格的矛盾推动是另一方面。第三章重点围绕曹禺自身的个性因素,探究其转变的内部动因。家国观念、“革命”观念和审美观念等曹禺个体心境的变化是一方面;真诚而天真、胆小与拘谨和灵魂的苦闷等曹禺心理性格的影响是另一方面。第四章是对曹禺戏剧的当代转变的评价及反思。本章将从艺术评价体系的转变,以及中国知识分子对“现代性”的确信和执着,来反思曹禺戏剧的当代转变,而不再从“文学”或“政治”的价值尺度上对曹禺的创作变化进行好与坏的判断。因为只有当我们厘清复杂的知识生产过程和知识分子的心理机制,才可能突破理论预设,真正查明曹禺戏剧转变的关键所在,也真正查明历史的症结所在。
【关键词】:曹禺 戏剧 转变 成因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绪论8-12
- 第一节 研究现状及反思8-10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10-12
- 第一章 曹禺在当代的政治选择与戏剧转变12-24
- 第一节 曹禺在当代社会活动中的选择12-16
- 第二节 曹禺在当代的戏剧转变16-24
- 第二章 曹禺当代戏剧转变的外因分析24-35
- 第一节 政治意识形态的促发与对接24-30
- 第二节 政治意识形态对曹禺创作风格的矛盾推动30-35
- 第三章 曹禺当代戏剧转变的内因探究35-50
- 第一节 个体心境的变化35-44
- 第二节 心理性格的影响44-50
- 第四章 对曹禺当代戏剧转变的评价及反思50-57
- 第一节 艺术的“缺失”与评价体系的转变50-53
- 第二节 曹禺及“曹禺们”与文学体制化进程53-57
-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3-64
- 致谢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锡章;读宋剑华《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J];文学评论;2001年03期
2 ;2000年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揭晓[J];学术界;2001年01期
3 孙庆升;曹禺研究的创新之作——评刘家思的《苦闷者的理想与期待——曹禺戏剧形态学研究》[J];戏剧文学;2005年02期
4 刘家思;;论曹禺戏剧对现代广播剧的影响[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05期
5 刘忠诚;;雷声的解读与解读的雷声——评《曹禺戏剧的剧场性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6 蒋国江;李会莲;;构建剧场性研究体系的开创之作——评《曹禺戏剧的剧场性研究》[J];创作评谭;2011年04期
7 陈玉焕;;浅析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J];文学教育(上);2011年12期
8 ;阿莹荣获第二十届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J];当代戏剧;2012年05期
9 ;第二十届曹禺戏剧文学奖颁奖活动隆重举行[J];中国戏剧;2012年10期
10 刘家思;;从剧场性看曹禺戏剧文体的范式意义[J];文化艺术研究;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焦雯;第二十届曹禺戏剧文学奖揭晓[N];中国文化报;2012年
2 杨晓龙;香港文化活动好戏连台[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记者 李勇;2000年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揭晓[N];人民日报;2000年
4 记者 李勇;曹禺戏剧文学奖揭晓[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5 郝萌;在得失之间探求发展[N];光明日报;2007年
6 黄成专;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揭晓[N];中国文化报;2002年
7 杨雪英;曹禺戏剧奖:展示戏剧文学新成果[N];中国艺术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施晨露;“跑奖”真能搞定鲁奖吗[N];解放日报;2014年
9 台湾戏曲学院副校长 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所教授 蔡欣欣;舍小爱而就大义[N];中国文化报;2014年
10 记者 赵春强;第十五届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揭晓[N];文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宇宏;曹禺戏剧文体话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司建国;认知隐喻、转喻维度的曹禺戏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已濠;曹禺戏剧的当代转变及其成因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2 李津;曹禺戏剧舞台指示语言中的“着”字句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3 刘海微;论曹禺戏剧的成就[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陶荣;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内化控制初探[D];重庆大学;2010年
5 钟海林;曹禺戏剧主题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徐淑玲;曹禺戏剧美学思想的嬗变[D];郑州大学;2006年
7 黄翠;曹禺戏剧形象论[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罗文婷;论中国传统戏曲与曹禺戏剧创作[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肖仲华;中西文化下的曹禺戏剧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10 许风;“曹禺戏剧文学奖”获奖剧目系列研究之一[D];山西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曹禺戏剧的当代转变及其成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6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46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