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丰子恺对陶渊明的接受
本文关键词:论丰子恺对陶渊明的接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丰子恺以其人生与创作实践了陶渊明的艺术精神,在中国现代的陶渊明接受史中有非常独特而重要的位置。从日常生活的升华到人生苦难的超越,从对现实世界的担当到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丰子恺的生活、创作与思想的众多方面在在见出陶渊明的影响。更可贵的是,丰子恺尽可能地排除了文化政治的干扰,却在包容同时代优秀人物观点的基础上,将陶渊明的精神真正融化于自身的生命当中。离开对陶渊明的论述,就很难全面理解丰子恺的艺术精神、文化思想及生命境界。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丰子恺 陶渊明 生命境界 艺术精神
【分类号】:I206.6
【正文快照】: 随着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逐渐深入,现代作家与古典传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热点。丰子恺没有写过论述陶渊明的文章,却以其人生与创作实践了陶渊明的艺术精神,在中国现代的陶渊明接受史中有非常独特而重要的位置。鉴于二者的关系从未得到清晰的梳理,本文即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江;;鲁迅与朱光潜“静穆”观分歧中的政治文化内涵[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建伟;;论丰子恺对陶渊明的接受[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12期
2 姜振昌;左甜甜;王格林;沈君丽;;2015年中国鲁迅研究[J];东方论坛;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钱理群;“为人生”的文学——关于《呐喊》和《彷徨》的写作(三)[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高恒文;鲁迅对朱光潜“静穆”说批评的意义及其反响[J];鲁迅研究月刊;1996年11期
3 金绍先;“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锴唷薄渲旃馇庇肼逞傅囊淮畏制鏪J];文史杂志;199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楼伊菁;;丰子恺《口中剿匪记》情缘[J];世纪;2000年04期
2 朱晓江;对主体性失落的警惕——丰子恺的艺术观与科学观[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邹焰;丰子恺散文浅论[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黄海红;阅读心灵———丰子恺散文精神琐谈[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艾华;绝版丰子恺——《丰子恺艺术读物》编辑札记[J];书屋;2002年11期
6 孙良好;从“缘缘堂”到“沙坪小屋”——谈丰子恺的《竹影》和《白鹅》[J];语文建设;2003年07期
7 祁敏;“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论丰子恺散文的细碎之美[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8 李力;琐屑平凡 率真纯情——论丰子恺散文特色[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丰子恺图传[J];博览群书;2005年01期
10 孙莲莲;邹红;;缘——丰子恺与宗教[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阳羡客;;有感于丰子恺的京剧缘[A];中国演员(2009年第4期总第10期)[C];2009年
2 王泉根;王蕾;;佛心·童心·诗心——丰子恺现代散文新论[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3 柳霞;;丰子恺的出版情怀[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胜璋;丰子恺的人格特征与佛教文化[N];中国民族报;2005年
2 赵燮 金池;纪念博学多才的漫画家丰子恺[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周易;走近丰子恺[N];人民日报;2003年
4 李海珉;弘一与丰子恺的缘缘堂[N];团结报;2002年
5 蔡琦;漫画之乡有了丰子恺传人[N];嘉兴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侯丽;上海丰子恺旧居:“民办公助”的新模式[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冯红;佛性童心丰子恺[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张寿江;丰子恺留下的一册美术理论书[N];中国文物报;2013年
9 柳森;拿什么来挽留身边的“丰子恺旧居”[N];解放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颜维琦 本报通讯员 陈心怡;丰子恺旧居保护,,难题可解吗[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剑;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黄思源;丰子恺文学创作与绘画[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冉祥华;丰子恺美学与艺术思想的佛学意蕴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张斌;丰子恺绘画中的诗意[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媛媛;丰子恺散文中的漫画思维[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彭英;丰子恺与儿童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杜晓彦;论丰子恺的儿童生活观[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4 甘林全;论佛儒思想对丰子恺散文创作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杨增莉;民国时期中国漫画理论的构建[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6 罗无双;中美儿童科学绘本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7 徐莹;《开明国语课本》插图中身体现象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8 刘月梅;从婴戏图到丰子恺的儿童漫画[D];青岛大学;2015年
9 易巧巧;周作人与丰子恺儿童观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吴馨钰;丰子恺及其音乐教育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论丰子恺对陶渊明的接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5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85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