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5-27 13:03

  本文关键词:两晋南朝山水游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西师范大学》 2013年

两晋南朝山水游记研究

张兴洁  

【摘要】:山水游记作为一种文学题材,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晋南朝山水游记值得深入研究的原因,一是它处于整个山水游记文学发展的初期阶段,其产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二是它表现了两晋南朝文人独特的精神生活及其创作心态。以清代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为底本,大致统计出98篇山水游记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结合山水游记产生的背景及其文体类型、表达方式对两晋南朝山水游记进行综合研究,以期明确其在中国古代游记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山水游记发展的影响。 本文整体结构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大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对两晋南朝山水游记的概念作出界定,追溯了前人的研究现状,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正文分为三章,是本文的主体。 第一章简要概述了两晋南朝时期山水游记的概况。第一节追溯了此时期山水游记的渊源。第二节主要论述山水游记兴起的思想文化背景。自然审美意识的觉醒是山水游记产生的美学基础,为山水游记的诞生提供了内在的精神动力;放游山水与尚隐之风则为山水游记的创作提供了具体的内容;佛教与道教的兴盛,不仅在观念上深深地影响了士人的思想,而且影响了山水游记的创作。第三节简要概述两晋南朝山水游记的创作概况。西晋时期,山水游记作品的数量是十分有限的;晋室南迁,江南的明山秀水吸引了士人的目光,激发了他们游赏的兴趣与创作的激情,放游山水之风大盛,山水游记创作呈现出较为繁荣的局面;及至南朝,人们的山水审美意识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自然审美意识真正独立,山水游记散文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第二章主要从赋、书、序、志、记等文体类型对两晋南朝的山水游记作分文体的叙说。此时期山水游记的文体表现出了初期游记文体的广泛性与包容性。首先,山水游览赋是此时期山水游记创作的一种普遍形式,从游览的性质来看来,可将其分为纪行山水赋与纪游山水赋。其次,以书信纪游是此时期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从书信的对象来看,书信体山水游记有亲人之间的书信和友人之间的书信。再次,以序纪游在此时期也较普遍,从游览的规模看,有集体游览序和个人游览序,游览序大多是诗序,与此时期山水诗的兴盛不无关系。最后,第四、五节简单地叙说此时期志体与记体山水游记的概况。 第三章以表达方式为视角,在对典型作家作品个案分析的基础之上,探讨两晋南朝时期山水游记的表达方式。首先是游踪的叙述,作家或详细或简略地记述了其游历的行程,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其游兴;其次是景物的描写,时空交织、动静结合、声色调和与虚实相生是其写景的主要方式;第三是情感的抒发,作家在模山范水的同时,或直白或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含蓄地表达自身的情感;最后是玄理的议论,作家或以玄对山水,但由于玄释合流,士人亦兼谈玄理佛思。 由于两晋南朝特殊的社会环境,玄学自然观的产生,士人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加之玄、佛、道思想对士人思想的影响,以及江南山水对士人精神的熏陶,士人的目光从社会转向自然,以其独特的审美特质抒写了众多的山水游记作品,使我们感受到了当时士人丰富的山水游览生活及崇尚自然的情怀,其情感真挚而自然。两晋南朝的山水游记,无论是在文体上的尝试,还是在表达方式上的实践,皆为后世山水游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创作经验与范例。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7.6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立群;论山水游记的起源和形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2 谭家健;南朝山水游记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李烈初;;古籍的收藏、点校、实用[J];收藏界;2009年09期

4 余如忠;;试论《庐山记》在山水游记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兼与张大新先生商榷[J];浙江师大学报;1993年04期

5 ;南朝山水文初探[J];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艳萍;南朝山水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娟侠;山水游记缘起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梅娟;《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美学史上的特殊意义[J];蒲松龄研究;2002年02期

2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3 沈天水;;论冯梦龙的“情教”说[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4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5 王承丹;徐文蕾;;试论蒲松龄笔下的三国人物[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6 马茂洋;;《聊斋》的宗教美研究[J];蒲松龄研究;2011年03期

7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8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9 马予超,张家合;《文心雕龙·章句》的虚词观及其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10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刘建国;;意境欲开 心花竞吐——试论陶艺的意境表现[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陈建农;;士族文化与六朝诗学的审美情趣[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则远;;略论“物感说”之“感”:文学创作的本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节;布莱希特诗歌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珣;柳与园林造景[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4 张欣;乐亭皮影的佛教因素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5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郭伟婷;吴潜任官庆元府时期词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明宇;高卉民先生写意画之写与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维熙;;古代山水文学发达的原因[J];安徽大学学报;1983年04期

2 臧维熙;魏晋玄风与山水意识[J];安徽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3 鲍远航;;南北朝山水散文的文化异质——以《水经注》和南朝山水书札为例[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4 庄国瑞;;先秦至宋代散文山水游记发展概述[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崔文影;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文[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鲍远航;袁山松与中国山水散文的开创[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鲍远航;;山水清音 南北殊调——论《水经注》与南朝山水文之异[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王立群;论山水游记的起源和形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9 谭家健;南朝山水游记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10 田宏虎;古代山水游记发展论略[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综合版);199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付叶宏;晋宋的山水赋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家治;山水游记的内在生命[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2期

2 鲍叔;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写作技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Z1期

3 梁桂;论郁达夫山水游记的意境美[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1998年01期

4 谭家健;南朝山水游记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孙荣春;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人格美[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彭建明;山水游记—把自然拉入社会[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7 邱勤;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8年03期

8 牟瑞平;绘画艺术在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表现[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9 赵国斌;柳宗元山水游记对山水文学的发展[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郭晓芳;;文中有画——浅谈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视觉艺术[J];语文学刊;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曹立波;;论徐霞客的山水观——从中国古代文人出游的动机谈起[A];徐霞客研究(第14辑)[C];2006年

2 吕宗力;;谶纬与两晋南朝的政治与社会[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鹏;;北宋诗学思想札记三则[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夏咸淳;;重读徐霞客——景观审美与写景艺术[A];徐霞客研究(第17辑)[C];2008年

5 马增义;;五铢钱别品四例[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五辑)[C];2003年

6 张炯;;笔落惊风雨,诗成注鬼神——谢翱的文学成就[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7 吴鹏;;论杨龙友的文化选择——兼论晚明士人的“殉死”心态[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8 王坚;;甲状腺炎的认识-历史与现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西来;[N];文艺报;2010年

2 雒青之;[N];河南日报;2004年

3 大连市作协副主席 古耜;[N];光明日报;2011年

4 缪俊杰;[N];文艺报;2010年

5 本报驻湖南记者 王伟 通讯员 袁朝平 王逸鹤;[N];中国旅游报;2010年

6 吴晓东;[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王群丽;[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孙萍;[N];青海日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韩世文 袁玥 特约编辑 于洪飞;[N];中国教师报;2011年

10 滕茂椿;[N];中国艺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李;唐代记体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烨;明清时期山东地区基层士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谭慧存;秦汉士人隐逸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祝捷;曹魏之政治格局、士人社会与思想对话[D];南开大学;2012年

5 常德荣;南宋中后期诗坛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6 杨园;汉魏文学思想的变迁与士人生命意识觉醒思潮[D];云南大学;2011年

7 蒋波;秦汉时期的隐逸现象及相关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8 雷涛;石涛绘画美学思想中的士人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登科;书法与宋代的社会生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肖能;魏晋的自然主义[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兴洁;两晋南朝山水游记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静;清初山水游记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李云;柳宗元山水游记创作渊源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娟侠;山水游记缘起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袁茹;柳宗元的学术研究与散文创作[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6 程春博;袁宏道山水游记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7 梧金丽;谢良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祎;北宋亭台楼阁记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麦;元结诗文及其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丽东;中晚明江南士人饮食养生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两晋南朝山水游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0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8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