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6-17 10:01

  本文关键词:晚唐艳情诗的兴盛与诗学观的转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北师范大学》 2005年

《国秀集》研究

张羽  

【摘要】:随着唐诗的繁荣昌盛,唐人选唐诗盛极一时,各种唐诗选本不断涌现。流传至今的十余种“唐人选唐诗”中,《国秀集》就是其中之一。 《国秀集》编录于唐代,但是直到北宋曾彦和为其写跋文后,世人才对它有了初步了解。曾氏认为此《集》不如另外一部“唐人选唐诗”,即殷瑶的《河岳英灵集》。他的观点影响到后人对此《集》的评价,鲜有学者去关注它。因此,《国秀集》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影响并不大。时至今日,傅璇琮先生对此《集》进行了系统的校勘和整理,对《国秀集》的成书时间、收诗情况、流传版本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详实的考证。但是,对《国秀集》的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目前仍是一个空白。 本文以此为契机,试图对《国秀集》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研究,文章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 第一部分,探讨《国秀集》的基本情况,包括它的编者、编选动机、编集时间,以及此书在历代书目中的著录及其版本流传情况。 第二部分,从《国秀集》所选录的诗歌作品入手,分析它与唐代科举、音乐的关系,考察它的特色及蕴藏其中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三部分,分析《国秀集》的特点以及在编选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挖掘它固有的文学、文献学价值。有些学者认为“唐人选唐诗”应全面反映唐代诗歌创作成就,其实,这种观点恰恰忽略了《国秀集》作为选本所应具有的独立意旨。对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现存的十余种“唐人选唐诗”是我们研究唐诗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它们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每一个选本只代表唐诗这座艺术高峰的一点或一面,只代表一部分唐人对诗歌的理解,所以用综合的眼光看待它们尤为重要。事实上,它们成为我们总结唐代诗歌发展规律,总结唐代诗歌理论,探讨唐代诗歌流派和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依据。《国秀集》和其他“唐人选唐诗”应该得到后代学者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7
  • 前言7-9
  • 第一章 《国秀集》的成书与流传9-22
  • 一、《国秀集》成书情况9-16
  • (一) 《国秀集》的编选动机9-14
  • (二) 《国秀集》的编集时间14-15
  • (三) 《国秀集》的收诗情况15-16
  • 二、《国秀集》的流传及版本情况16-22
  • (一) 《国秀集》在历代书目中的著录情况16-17
  • (二) 《国秀集》主要版本及其渊源关系17-20
  • (三) 《国秀集》现存主要版本之优劣比较20-22
  • 第二章 《国秀集》与唐代文化22-41
  • 一、《国秀集》与唐代科举22-29
  • (一) 《国秀集》注重诗人官衔22-24
  • (二) 《国秀集》多交往诗24-25
  • (三) 《国秀集》多干谒诗25-26
  • (四) 《国秀集》多应试、落第之作26-29
  • 二、《国秀集》与唐代音乐29-41
  • (一) 盛唐的音乐29-31
  • (二) 唐代的歌诗与音乐31-32
  • (三) 《国秀集》与唐歌诗32-41
  • 第三章 《国秀集》的价值41-59
  • 一、《国秀集》的编录特点41-49
  • (一) 《国秀集》的选诗标准41-47
  • (二) 芮挺章的编选原则47-49
  • 二、《国秀集》的文学与文献学价值49-59
  • (一) 《国秀集》与唐代诗歌的发展49-51
  • (二) 《国秀集》与唐代诗歌理论51-55
  • (三) 《国秀集》与唐诗文献55-59
  • 参考文献59-62
  • 后记6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芹芹;殷璠《河岳英灵集》唐诗选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时进;咸乾士风及其才调歌诗[J];文学评论;2003年02期

    2 戴伟华;唐代文学研究中的文人空间排序及其意义[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孙允文;对音乐文学专业的思考[J];中国音乐;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论文学与音乐的历史统一性[J];飞天;2009年22期

    2 张艳辉;;论吴融的艳情诗[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丁清华;;包何生卒考兼论“泉州”为何地[J];福建文博;2012年04期

    4 刘艳萍;;中晚唐艳诗研究述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甘绍成;;“跨界”现象对音乐学研究与专业建设的影响[J];音乐研究;2014年02期

    6 张爱军;略论晚唐艳体诗的兴盛[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周泉根;;崖州在何处 生渡鬼门关——唐贬官谪琼路线及心理考议[J];新东方;2011年03期

    8 金林;古典诗词在我国流行歌曲中的意境交互[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邵炳军;;以地域文化视野开展《诗经》研究之管见[J];诗经研究丛刊;2013年02期

    10 梅新林;;世纪之交文学地理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尔涛;唐代家族与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段双喜;唐末五代江皋两湖湘赣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郝红霞;中晚唐文学的南方化[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薇;海南流贬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覃勤;刘勰“乐心在诗”观的音乐审美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艳辉;论吴融的诗兼论晚唐士人仕、隐、逸的离合[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顾玉文;韦縠《才调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曲涛;论音乐文学情感表现[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晓甜;宋元之际遗民散文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建芳;韩偓艳情诗与晚唐词化现象[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高原;论河南豫剧《花木兰》唱词的文学性展现[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丽丽;晚唐艳情诗的兴盛与诗学观的转变[D];山西大学;2010年

    10 马冠芳;唐代润州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琳;;《河岳英灵集》中的孟浩然诗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2 肖晓明;;论殷璠“气”说[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戴建国;殷璠的兴象说[J];吴中学刊;1998年04期

    4 卢盛江;;殷璠“神来、气来、情来”论——唐诗文术论的一个问题[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杨胜宽;从《河岳英灵集》不选杜诗说到殷璠的选诗标准[J];杜甫研究学刊;1994年01期

    6 李世忠;袁方;;论盛唐诗人悲剧人生之成因——以殷璠《河岳英灵集》所录诗人为考察对象[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7 高林广,徐雪梅;从《河岳英灵集》看殷■的诗学思想[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8 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J];高校理论战线;1998年12期

    9 孙欣欣;;从《河岳英灵集》选诗看殷璠“兴象”说的理论内涵[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吴功正;殷璠的诗美学思想[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亚;唐人论唐诗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2 吴凤玲;从盛中唐《唐人选唐诗》诗类分析看士人审美心态变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小琴;《唐人选唐诗》(十种)选、阙杜诗情况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4 蔡琳;殷璠《河岳英灵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吴立会;《河岳英灵集》陶翰、刘眘虚评语疏证[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尹一兵;《河岳英灵集》诗学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晓原;;脉望夜谭(11) 谁能只手评优劣,李杜曾经不入流——《唐人选唐诗十种》之业余统计学[J];博览群书;2010年12期

    2 陶敏;;唐人选唐诗与《唐人选唐诗(十种)》[J];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04期

    3 李珍华 ,傅璇琮;唐人选唐诗与《河岳英灵集》[J];中国韵文学刊;1988年Z1期

    4 吴凤玲;;“唐人选唐诗”盛唐选本述要[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3期

    5 赵立新;唐人选唐诗理想范式的确立[J];中国韵文学刊;2001年01期

    6 韩成武;王明好;;唐人选唐诗中初唐四杰之选诗及原因探析[J];电影评介;2008年20期

    7 张华林;;现存“唐人选唐诗”中的边塞诗定量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吴凤玲;;唐人选唐诗的演进与唐代诗学思潮[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9 傅璇琮;唐人选唐诗考述<四则>[J];中国韵文学刊;1994年01期

    10 李长路;;论唐人绝句的总集与选集[J];文献;197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可先;;唐人选唐诗与李白诗[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2 张锡厚;;敦煌本《李白诗集》残卷再探[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3 松浦友久;夏文宝;;李白《将进酒》是乐府诗还是歌行诗?——从形式和表现功能的视点考察[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4 刘浏;;《才调集》无名氏诗考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农;[N];文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显宗;唐诗四论[D];清华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爽;从现存唐人选唐诗看唐诗独特风貌[D];河南大学;2011年

    2 何卉;《唐人选唐诗(十种)》的诗学观念[D];河北大学;2013年

    3 吴凤玲;从盛中唐《唐人选唐诗》诗类分析看士人审美心态变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蔡琳;殷璠《河岳英灵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马冠芳;唐代润州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曲静;唐代唐诗文献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7 潘卫卫;诗纪事体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刘春红;论殷璠的“兴象”说[D];河南大学;2010年

    9 任治春;试论杜甫的放浪狂歌[D];安徽大学;2011年

    10 徐丽丽;韦庄对杜甫的接受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晚唐艳情诗的兴盛与诗学观的转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8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8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7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