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什么是金文_研究金文意义_《济南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6-17 12:10

  本文关键词:上古金文文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济南大学》 2013年

上古金文文学研究

陈夏楠  

【摘要】:上古金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初形式之一,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传统的金文研究大多集中于铜器断代、史实考证、文字释读及文章断句等问题,着眼于金文的社会、历史方面的价值,而对金文文学价值的关注稍显薄弱。金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文学性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研究金文文学对我们探究上古文学的发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即是以金文文本为研究对象,借鉴前人在字词考释、句读分章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对金文的文学性进行探讨。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上古金文的分期、金文的出土与传世简况以及金文的文学价值与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金文文体。金文文体研究的对象是较长篇金文散文。文体研究后于金文出现,且金文散文是散文的初创阶段,故后世的文体类型不可能全部出现于金文散文中,而金文散文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后世的文体规范。我们探讨金文文体,只能是对那些具有某种文体特征的金文进行文体分析,不可能涵盖全部金文。金文文体特征较明显的是诰体、册命体、誓体、议论体等。 第三部分为金文散文,是本文的重点。金文散文是金文的主流,目前我们所看到的金文基本都是散文。本部分从金文散文的叙事、抒情、议论三个方面详细探究金文散文的文学性因素,而以叙事散文为主要探究对象,分别从叙事内容和叙事特点两方面进行研究。金文散文的抒情和议论是金文发展到后期出现的,其中,抒情是与叙事结合在一起的,与叙事共同组成一个金文篇目;议论则很少见于金文中。 第四部分为金文韵文。与金文散文的研究现状不同,学界对金文韵文的研究相对成熟,无论是金文的韵部还是韵例都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本部分主要是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金文韵文的韵部韵例以及金文韵文的发展演变两方面探讨金文韵文。 第五部分为金文的生产与传播。本部分首先将金文作为一般文学从创作动机、生产过程、传播过程三方面分析金文的生产与传播。其次,金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其生产传播又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金文的创作动机与传播过程中。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6.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志成;两周金支韵读和诗经韵读之比较[J];川东学刊;1996年03期

2 彭占清;“两周金文押韵方式”志疑[J];古汉语研究;2004年01期

3 罗江文;从金文看上古邻近韵的分立[J];古汉语研究;1996年03期

4 陈仕益;;郭沫若两周金文韵读补论[J];郭沫若学刊;2006年02期

5 王英;夏商周祭祀活动之微探[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连秀丽;;周代礼乐制度的兴衰与吉金文学的文体演变[J];学术交流;2010年03期

7 罗江文;两周金文韵例[J];玉溪师专学报;1994年Z1期

8 罗江文;金文韵读续补[J];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明;;《凤阳士人》情爱模式的叙事伦理学诠释[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王晓岗;;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第一原理吗——对文学理论教学的一个想法[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罗锋;;文化 建筑 传播——传播文化学视野中的徽州牌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何琳仪;;逢逢渊渊释训[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李俸珪;;礼治与王权的客观化[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赵凯;;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和理论成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陈双新;子犯钟铭考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陆晓华;论刘宝楠《论语正义》的训诂方法及特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刘鹏艳;;论《天下无贼》的电影叙事与小说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艳丽;河北出土商周青铜礼器、杂器铭文辑证[D];河北大学;2009年

4 郑俊杰;我国网络新闻专题探析[D];河北大学;2007年

5 赵广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铁丽;先秦时期黄河水患述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钊;体育组织在危机公关中的媒体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江文;从金文看上古邻近韵的分立[J];古汉语研究;199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光裕;;新见曶簋铭文对金文研究的意义[J];文物;2000年06期

2 裘锡圭;;■簋铭补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吴良宝;;战国韩魏铭文考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崔元;;浅析金文研究的方法[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唐建;;学术与艺术的和谐之美——蒋维崧的金文书法成就[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李义海;;郭沫若西周金文修辞研究及意义管见[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商艳涛;;西周金文中与俘获相关的几个问题[J];华夏考古;2010年02期

8 寇占民;周雪莲;;西周金文动词“啻”[J];华章;2011年12期

9 山口博;;“万叶”という语の根源を求ふめて[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7年04期

10 刘凤君;;我与美术考古和金文书法艺术的情缘[J];美术观察;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劉海琴;;金文合文判断方法的初步研究——以《殷周金文集成》所载合文为例[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2 刘和惠;;“寿春”铅钣冥币辨伪[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3 孙晓强;;探讨青铜器的腐蚀与保护[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潘玲;;蒙古鹿石的年代及相关问题探讨[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5 冯兆娟;;腐蚀青铜器加热去锈保护的探索[A];文物保护技术(1981~1991)[C];2010年

6 刘兴;;吴文化青铜器初探[A];1980年江苏省博物馆学会、考古学会成立大会学术论文集(第二册)[C];1980年

7 万俐;徐飞;陈步荣;朱一帆;;青铜戈上泡锈(发锈)腐蚀形貌及其组成研究[A];2010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8 张元;;望谟出土的夜郎青铜器[A];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黄理中;;黔西南州发现的夜郎青铜器[A];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汪庆正;;汪庆正先生讲话[A];The Methodology, Prospect and Significance on Non-destroyed Scientific Determination for Chinese Ancient Ceramic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省潍坊市博物馆 孙敬明;[N];中国文物报;2010年

2 张玉舰;[N];光明日报;2001年

3 李人凡;[N];光明日报;2002年

4 记者 刘超;[N];驻马店日报;2009年

5 唐晓伟 马德良;[N];吉林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庞慧敏;[N];工人日报;2009年

7 ;[N];宜春日报;2011年

8 通讯员 张金玲 记者 顾海燕;[N];泰州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孙为林;[N];人民公安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陈辉;[N];市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淼淼;晉系金文整理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毕秀洁;商代銅器銘文的整理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刚;唐兰的青铜器及铭文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寇占民;西周金文动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晓明;春秋战国金文字体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金信周;两周颂扬铭文及其文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李义海;西周金文修辞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丁进;周礼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5年

9 邵英;古文字形体考古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州;甲骨金文中所见“玉”资料的初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夏楠;上古金文文学研究[D];济南大学;2013年

2 刘翠翠;战国金文词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苏维碧;两周金文书法浅探[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鞠焕文;四版《金文编》再校補[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新亮;春秋战国金文用韻考[D];苏州大学;2011年

6 邹烨;金文字形差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鄭邦宏;戰國東方六國銅器文字構形演變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王娜;西周“三有司”职司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石志勇;甲骨文金文文象关系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韩荣蓉;《金文大字典》隶定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上古金文文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8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8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8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