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歌妓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6 05:34
本文关键词:周邦彦歌妓词研究
【摘要】:所谓歌妓词,是指那些以歌妓形象和心态以及词人同歌妓的关系为抒写内容的词。本文将以周邦彦歌妓词为研究对象,从歌妓词定义、创作内外因、创作特点,历史地位等方面对周邦彦的歌妓词进行深入探讨,还将周邦彦的歌妓词创作与柳永所作的歌妓词进行比较,从而探究周邦彦的雅,在比较中对周邦彦的歌妓词有了更深的感悟。全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简单介绍歌妓和歌妓词。歌妓分为四种:官妓、家妓、市妓、宫妓。然后介绍了歌妓词的传唱场所,逐步引出歌妓词的各家定义,最后概括笔者对歌妓词的定义,即指书写歌妓或为歌妓而写的词,内容大致包括赠妓、思妓、咏妓三类。第二章周邦彦歌妓词的简述、创作历程和创作氛围。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周邦彦的歌妓词,周邦彦歌妓词总共有80多首,并以太学时期为分界,分别分析了周邦彦太学时期和太学时期后的歌妓词创作转变。从社会学角度深入研究了他歌妓词创作的社会氛围,联系到宋代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阐述了歌妓词的创作原因,原因方面又细分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加以分析,内因包括:情感表达之用、应歌应景之用和与歌妓交往时而作,外因方面包括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安逸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周围群体影响。第三章是歌妓词的创作特点,即“化俗为雅”。首先分析唐五代花间词派的俗词创作特点,再到研究俗词的顶峰阶段柳永俗词,从柳永歌妓词的三个方面分析:低俗语言、浅陋直白的表达方式和粗俗的题材内容,再然后进入文章主体部分,分析周邦彦的“化俗为雅”。从用典的偏好,即喜欢化用唐诗和前人辞赋;周邦彦的俗词语言;周邦彦含蓄蕴藉的表达方式;周邦彦精工音乐、词作音律协美的特点还有审美态度这五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周词的雅与柳词的俗一对比,显示出周词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第四章为周邦彦歌妓词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论。学术界历来都是肯定周邦彦在宋词创作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并且人们大多会用“集大成”这三个看似简明扼要却又高度概括的字来对这种承前启后的作用进行概括。文学史上其实有很多作家可以称为集大成者,但周邦彦的“集大成”,却并不如表面意思所说只是简单的集合,周邦彦的集大成是对前人作品成果加以发展和改良使词作变得饱满丰富。周邦彦是北宋中后期著名的词人,他在词调、词体、词法等方面的开拓和总结,类似于诗歌中杜甫对诗歌艺术的贡献。周邦彦歌妓词带着浓厚的传统文人色彩,有着革上启下的作用。革上方面他将歌妓词由俗变雅,由雅变为更雅,进而提高了歌妓词在词史上的地位。启下方面他对后代歌妓词创作乃至宋词雅化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周邦彦 歌妓 雅俗 酒宴之词 艺术成就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5
- (一) 选题的缘由9
- (二) 选题的意义9-10
- (三) 研究思路10-11
- (四) 研究综述11-15
- 1. 关于宋代歌妓词研究11
- 2. 关于周邦彦及其词作的研究11-13
- 3. 关于周邦彦的歌妓词研究13-15
- 一、歌妓、歌妓词简介15-18
- (一) 歌妓15
- (二) 歌妓类型15-16
- (三) 宋代歌妓传唱的场所16
- (四) 歌妓词的定义16-18
- 二、周邦彦歌妓词简述、创作历程和创作内外因18-26
- (一) 周邦彦歌妓词简述18
- (二) 周邦彦歌妓词的创作历程18-20
- 1. 太学时期歌妓词18-20
- 2. 太学时期后的歌妓词20
- (三) 周邦彦歌妓词的创作内外因20-26
- 1. 内因21-23
- 2. 外因23-26
- 三、周邦彦歌妓词创作特点分析:“化俗为雅”26-35
- (一) 花间俗词26-27
- (二) 柳永的俗27-29
- (三) 周邦彦“化俗为雅”29-35
- 1. 内容题材上:不写欲而写情29-30
- 2. 表达方式上:含蓄委婉不直露30-31
- 3. 语言上:使事用典,典雅清丽31-32
- 4. 音律上:音律协美32-33
- 5. 视角态度上:审美态度33-35
- 四、周邦彦歌妓词“革上启下”的历史地位和不足之处35-41
- (一) 革上启下的历史地位35-38
- 1. 革上:变俗为雅、雅之更雅35-36
- 2. 启下:对后世雅词影响36-38
- (二) 不足之处38-41
- 结语41-43
- 参考文献43-45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45-46
- 后记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世忠;段琼慧;;党争视域下的周邦彦及其词之政治抒情[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孙聚成;;周邦彦 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J];中华儿女;2013年14期
3 王建设,田维瑞;谈周邦彦的词[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田全金,时东明;李清照与周邦彦:一个话题[J];泰安师专学报;2002年05期
5 孙虹;周邦彦年青时期荆州、长安词考补正[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陈丽君,马成生;“凡论人,当观其趋向之大体”——关于词人周邦彦的评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薛瑞生;周邦彦并未“流落十年”考辨[J];文学遗产;2005年03期
8 刘季;;论周邦彦的小令创作[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马莎;;周邦彦献诗蔡京辨正[J];学术研究;2007年05期
10 曹章庆;;悬想和追忆——周邦彦恋情词表达方式探微[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义江;宋词的特色[N];人民政协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梦s,
本文编号:739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739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