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况、王词学“真实论”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22:18

  本文关键词:况、王词学“真实论”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况周颐 王国维 会通 差异


【摘要】:况周颐和王国维作为晚清、民国时期的两大词论家,其词学思想分别集中体现在《蕙风词话》和《人间词话》中。两部著作问世以后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命运,并在近百年的研究史上,分别被当做中国传统词学的总结之作和现代词学的开山之作截然对立起来。由于这种认知,一直以来的况、王词学研究集中于二者的差异性方面,而两种词学思想之间潜在的相通性被长期遮蔽。如果抛开抽象的历史定位,回归二人的词学文本,不难发现况、王词学并非绝对对立的。两种词论之间尚存在着众多相互会通之处。本文认为,况、王词学的理论相通性根源于其相同的基本理论精神“真”,况、王在这一精神基础上提出的众多词学概念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通性,与此同时,况、王词学的差异性同样导源于“真”这一相同的基本精神。基于词的发展历史和创作现状,以及自身的创作经验,二人对于词坛创作弊病形成了不同的认知,但在这些弊病产生的根本原因问题上则形成了共识,二人都认为词因为在“情”、“景”两个维度失去了求“真”这一基本的创作诉求而失去了生命力。因此,他们分别将“真”作为基本理论精神贯彻到各自的词学理论中。但是由于况、王二人关注的词体不同,对于词的创作规律认识有异,所以求“真”就表现为不同的技法主张和风格诉求。不同的词体偏好、技法主张、风格诉求,进而导致了不同的词人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形成了不同的词史观念。而这种词史观念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二人对当时词坛创作问题的认知,反过来催生出共同的理论诉求——“真”,作为其词学思想的基本理论精神。在这个逻辑循环中,二人的共同问题在于将某一种词体的特殊规律视为词的普遍规律,其词学理论虽各有建树,但也各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具体的文本对读,以“真”为理论核心,梳理况氏词学和王氏词学之间的具体关系,呈现二者在基本精神、美学旨趣、理论内涵等多层面的相通性和差异性,并试图阐释其所以相通与所以相异的原因,勾勒出二者由同致异的内在逻辑线条。文章拟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梳理百年以来况、王词学的研究史,通过对比呈现其不同的历史命运,并从主、客观两方面透视这种不同命运的主要成因;第二部分重在通过文本对读,挖掘况周颐词论和王国维词论共同的基本理论精神——“真”,以及由此形成的词学概念之间的相通性;第三部分重在呈现这一基本精神主导下的况、王词学在立论对象、创作主张、词史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性;结语部分将简单梳理并呈现况、王词学由相通到相异的内在逻辑理路。
【关键词】:况周颐 王国维 会通 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引言8-12
  • 第一章:况、王词学思想研究综述12-19
  • 第一节:况、王词论的研究史比较12-16
  • 第二节:况、王词论的研究群体比较16-19
  • 第二章:“真”与况、王词学的理论会通19-33
  • 第一节:况、王词学基本精神的会通性20-24
  • 第二节:况、王词学主要概念的会通性24-33
  • 第三章:“真”与况、王词学的理论差异33-44
  • 第一节:况、王词学立论对象的差异性33-36
  • 第二节:况、王词学主张的差异性36-40
  • 第三节:况、王词史观念的差异性40-44
  • 结语:况、王词论相通相异的内在逻辑44-47
  • 参考文献47-51
  • 致谢51-52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玲;;论《词学季刊》对现代词学的建构[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刘扬忠;一项力求全面总结词学成果的基础工程[J];文学遗产;1997年03期

3 谢桃坊;;平野—回顾远山千有余——我研治词学的历程[J];古典文学知识;2000年02期

4 钟振振;《词学论考》序[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刘贵华;词学创作理念论[J];学术探索;2004年12期

6 彭玉平;;词学的古典与现代——词学学科体系与学术源流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谢桃坊;;《词学辨》自序[J];文史杂志;2006年04期

8 杨柏岭;;近代闽人词学的论争及其意义[J];闽江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孙维城;;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e涝笮酥洞恃У男强铡,

本文编号:816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816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0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