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唐诗中的女冠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22:46

  本文关键词:唐诗中的女冠形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唐诗 女冠形象 诗人心态


【摘要】:唐代既是道教发展的黄金时代,又是诗歌创作最为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在国家崇道政策的持续推动下,道观林立、高道辈出,教众的数量也达到了汉末创教以来的最高峰。唐代女冠身处道教的辉煌鼎盛期,成员数量大幅增长,并且成为当时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引起了诗人们的关注,以之为题材创作出了许多诗作。女冠之称约在南朝末年至隋这一阶段出现。到了唐代,女冠成为道教女性修行者的正式称谓,开始大量见载于典籍之中。唐代诗人对于女冠有着丰富而细致的描写,上至皇妃公主,下至平民娼妓,在唐诗中都有具体的呈现。她们中有献身宗教、远离尘世、潜心修炼的修真女冠形象,也有神异诡秘、飞升成仙、长生不老的得道女冠形象,还有披着女冠的外衣,肆意放纵,眷恋人世间情爱的半娼式女冠形象。随着唐代社会环境的变化与道教的世俗化,从初盛唐到中晚唐,诗人们将视野从某几个特定女冠人物逐渐转向广大的下层女冠群体身上,使得唐诗中的女冠形象呈现出一种平民化、世俗化的倾向。透过这些女冠形象,我们也可以看到唐代诗人创作女冠诗歌的不同心态,其中有对自由和长生的向往,有对浪漫爱情的渴望,也有对功名仕途的追求。
【关键词】:唐诗 女冠形象 诗人心态
【学位授予单位】:烟台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3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8
  • 二、选题研究现状8-11
  • 三、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11-13
  • 第一章 女冠的由来与意义解读13-19
  • 第一节 冠的起源与男子戴冠13-15
  • 一、冠的起源13-14
  • 二、男子戴冠14-15
  • 第二节 女子戴冠与女冠之称15-17
  • 一、女子戴冠15-16
  • 二、女冠之称16-17
  • 第三节 先唐道书与唐代官方文献中的女冠17-19
  • 一、先唐道书中的女冠17
  • 二、唐代官方文献中的女冠17-19
  • 第二章 唐代诗人笔下的女冠19-40
  • 第一节 唐诗中的女冠分层19-29
  • 一、后妃女冠19-20
  • 二、公主女冠20-23
  • 三、官女女冠23-25
  • 四、宫女女冠25-28
  • 五、娼妓女冠28
  • 六、其他女冠28-29
  • 第二节 唐诗中的女冠形象29-40
  • 一、潜心修炼、洁身自守的修真女冠30-31
  • 二、飘逸出尘、飞升成仙的得道女冠31-35
  • 三、美貌多情、风流妖冶的半娼式女冠35-40
  • 第三章 唐诗中女冠形象的变化及原因40-50
  • 第一节 唐诗中女冠形象的变化40-42
  • 一、初盛唐诗人笔下的女冠形象40-41
  • 二、中晚唐诗人笔下的女冠形象41-42
  • 第一节 唐诗中女冠形象变化的原因42-50
  • 一、外因:时代环境的变化43-45
  • 二、内因:道教的世俗化45-50
  • 第四章 唐代诗人创作女冠诗歌的心态50-55
  • 第一节 想象:飞翔和长生50-52
  • 一、对自由飞翔的向往50-51
  • 二、对长生不老的希冀51-52
  • 第二节 实态:爱情和仕途52-55
  • 一、对浪漫爱情的渴望52-53
  • 二、对仕途之梦的追寻53-55
  • 结语55-56
  • 参考文献56-59
  • 附录一:唐代男性诗人创作女冠诗歌概况59-63
  • 附录二: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3-64
  • 致谢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惠新;赵静;邹玲;陈锐;;奥运背景下的中国人形象研究[J];对外传播;2009年04期

2 李兴阳;;“流动农民”的个人现代性与多重文化体验——新世纪乡土电视剧中的“流动农民”形象研究[J];中国电视;2014年01期

3 王利红;形象研究的意义——评鲍绍霖著《文明的憧憬》[J];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3期

4 吴光辉;;日本的中国形象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探索[J];日语教育与日本学;2011年00期

5 钟新;彭大伟;;马克林谈国家形象的塑造与解读[J];对外传播;2012年11期

6 叶小舟;;网络视频中的负面富人形象研究[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年06期

7 张苏敏;;香港媒体中的天津城市形象研究——基于“核心要素契合度比较法”的分析[J];城市;2011年07期

8 孙晓昕;;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中的“作坊”与“学院”形象研究[J];美苑;2014年02期

9 崔建勋;;基于文脉视野的区域旅游形象研究——以河南省旅游形象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10 岑卓妍;;框架理论视野下中美灾难片主角形象研究[J];东南传播;201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伟;;现代旅游产业形象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孙霞云 潘明 周燕华;塑造[N];中国国门时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卓林;手机“八仙过海”游戏形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胡明玉;明代中后期传奇中商人形象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3 胡美春;哈萨克斯坦主流媒体报纸上的中国形象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4 萨日娜;关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蒙古小说的形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雁峰;历代画家笔下的钟馗形象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菲;福克纳“约克”世系中的穷白人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邓丽;后殖民理论视野下《吉姆老爷》中的他者形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8 崔梦麟;宋元山水画中的“屋木”形象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9 陈俭叶;唐诗中的将军形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汪秀娟;中国现代小说1920年代中后期青年革命者形象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16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816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a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