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后革命”语境中的“文革”反思
本文关键词:韩少功:“后革命”语境中的“文革”反思
【摘要】:以“革命”之名肆虐十年之久的“文革”,是反思二十世纪中国史时绕不过去的一个关键点。作家韩少功从改革开放伊始,直到当下,三十余年间未曾中断对“文革”及相关问题的反思。尤其在资本主义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中国社会的“后革命氛围”日益凸显,而韩少功对“文革”的反思和阐述也更具系统性。本文主要以韩少功的一些小说和散文随笔作品为依托,论述他在这种“后革命”语境下的“文革”反思。本篇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首先说明本文所研究问题的缘起,并对“后革命”、“革命”等相关概念作出具体阐释,继而说明主要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并综述研究现状。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探究韩少功在新时期持续反思“文革”之原因。首先论述“文革”作为韩少功唯一经历过的一场“革命”,使得革命乌托邦破灭,且因其正义性的缺席而绝非任何意义上的真正革命,最终沦为“生活世界”里的悲喜剧。其次论述作为“历史”的“文革”在“后革命”时期的众说纷纭,或被演绎成说给西方人的“中国故事”,或沦为历史局外人的红色追忆,或受到各种后现代式的涂抹。刻骨铭心的“革命”经历和对历史乱象的由衷不满,成为韩少功不断反思“文革”的原动力。第二章主要陈述韩少功“文革”反思的具体表现和变化。首先必须肯定“文革”是作为剪除生命、毁灭伦常、扭曲人性的悲剧呈现在韩少功的作品中的。其次说明韩少功的“文革”反思是逐步深化的,即“文革”作为起初的控诉对象,渐成他创作中的“人”之背景,最后作为一代人的生命记忆永存。第三章主要论述韩少功“文革”反思的异质之处与争议所在。第一是关于“忏悔”问题的争论,并且涉及到对红卫兵的具体评价。韩少功认为需要对那个年代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但表示“我不忏悔”,且要求将红卫兵作为“人”来看待。第二是“青春无悔”的悖论。当年的“革命之子”和“革命弃儿”,虽两种人生却一样扭曲,而“悔”与“无悔”的交织更是知青一代的大纠结。第三点则是关于《革命后记》的是非和韩少功对革命思想之当代价值的肯定。韩少功质疑资本主义神话,并对“后革命氛围”下的历史态度和价值选择有所警惕。结语部分是对正文的总结,肯定了韩少功“文革”反思的贡献和意义。本文写的是韩少功在“后革命”语境中的“文革”反思,这种持续深入的反思表现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历史担当和家国情怀,为我们认识“文革”、反思历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使得我们设计未来蓝图时多了一份参考。
【关键词】:韩少功 “后革命” “文革” 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7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7
- 绪论7-15
- 一、问题的缘起7-10
- 二、概念的阐明10-12
- 三、研究对象及方法12-13
- 四、研究现状综述13-15
- 第一章 韩少功持续地反思“文革”之原因15-30
- 第一节 自以为“革命”的“文革”16-22
- 第二节 作为“历史”的“文革”22-30
- 第二章 韩少功“文革”反思的表现与变化30-42
- 第一节 作为“悲剧”的“文革”30-35
- 第二节 逐步深化的“文革”反思35-42
- 第三章 韩少功“文革”反思的异质与争论42-58
- 第一节 争议不休的“忏悔”42-47
- 第二节 “青春无悔”的悖论47-52
- 第三节 对“后革命”氛围的警惕52-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5
- 致谢65-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灯;返归乡村 坚守自己——韩少功近况访谈录[J];理论与创作;2001年01期
2 何长年;清醒与绝望 批判与坚守——论韩少功的散文创作[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王春林 ,贾捷;清醒的迷失者——韩少功小说集《领袖之死》印象[J];新闻出版交流;2002年04期
4 芳菲;一次健康精神运动的肇始——读韩少功的《暗示》[J];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03期
5 晓华,汪政,韩少功;“大文”无体——韩少功新作《暗示》略说[J];名作欣赏;2003年11期
6 南帆;;文明的悖论——有感于韩少功的《暗示》[J];出版广角;2003年04期
7 南帆;推荐韩少功《伪小人》[J];语文建设;2004年03期
8 ;韩少功主要著作目录[J];小说评论;2004年06期
9 邓菡彬;对抗重复:2004年期刊中的韩少功小说[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03期
10 边远;;对民间的探索和追问——从创作主体与表现客体的关系解读韩少功的创作[J];学术交流;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龚政文;;90年代以来韩少功的转型及其意义[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4期(总第198期)[C];2010年
2 盐旗伸一郎;;寻不完的根——今看韩少功的一九八五[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6)[C];2009年
3 赵妍;;韩少功推出新作《日夜书》描写知青一代的当下命运[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3.3)[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亚平;韩少功回到心灵的故乡[N];中国文化报;2002年
2 赵瑜;韩少功的时间碎片[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魏月蘅 王晓樱;韩少功:文化放要更宽,管要更严[N];光明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任胜;韩少功和乡村教师聊育人[N];湖南日报;2010年
5 刘燕;韩少功不谈文学只谈现实[N];东莞日报;2011年
6 对话者 作家 韩少功 本报编辑 胡妍妍;韩少功:好小说都是“放血”之作[N];人民日报;2013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木叶;韩少功:从文革时代到改革时代[N];中华读书报;2013年
8 张伯存;韩少功:含混的《暗示》[N];北京日报;2003年
9 杨柳;韩少功:写到生时方是熟[N];中国文化报;2002年
10 陈仲庚;什么东西在“逼”韩少功?[N];文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邱宏光;难以摆脱的思想之惑[D];武汉大学;2008年
2 龚政文;从《马桥词典》到《山南水北》——90年代以来韩少功的文学世界[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蕊;新世纪韩少功文学创作论[D];河北大学;2010年
2 吴馨;论韩少功的文学理想[D];海南大学;2015年
3 易洋;新世纪韩少功的跨文体写作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年
4 刘静;韩少功《日夜书》中的排比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5 李莹;活在语言里的乡土[D];黑龙江大学;2015年
6 苏静;不曾停息的沉思[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徐晴晴;论韩少功《日夜书》的主题意蕴[D];延边大学;2016年
8 周艳;论韩少功小说中的“文革叙事”[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杨建新;韩少功:“后革命”语境中的“文革”反思[D];扬州大学;2016年
10 周丽;乡野精神的执守与超越[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34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834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