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文道关系论之古今演变

发布时间:2017-09-12 02:41

  本文关键词:文道关系论之古今演变


  更多相关文章: 明道 载道 害道 文道分离 古今演变


【摘要】:传统文论的"文道论",是指"文章"与道的关系,而非近人所谓的"文学",文道关系主要有明道、载道、害道三种形态。理学和心学对作文主体有不同的规定,前者主张以道理、学力控御才气;后者重视作家的本色,强调作者的超然自得。文道分离论忽隐忽现地存在于历史之中,至晚清逐渐汇聚成一股重要的力量,与近代"纯文学"论融汇,导致传统"文以载道"论的解体;但是它并没有消失,而是被不断重释,"文以载道"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依然存在。但"文以载道"原本所具有的重道轻文色彩弱化了,现代的"文以载道"论一般没有放弃文学本位立场。这是对传统文学理论观念的新阐发,是传统文学理论在近现代的新发展。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明道 载道 害道 文道分离 古今演变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传统与近现代诗学的变与通”(12BZW07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6.2
【正文快照】: 为“文之枢纽”,论道、圣、文三者的关系是“道沿圣一、文道论的三种形态:明道、载道、害道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道”通过圣人的文章显文道关系论是贯穿古代文章学之始终的核心明出来,圣人通过文章以显明天地和人类之“道”。问题。不同时期的论者对“文”、对“道”或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素琴;;浅论中国文论“文道之辨”的意义循环[J];老区建设;2011年18期

2 崔勇;“文道自觉”在“五四”时期的流变[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徐璐;;琴道与文道——对作文意义的认识[J];新课程(教研);2010年01期

4 彭忠彦;;官道·文道[J];牡丹;1997年05期

5 刘九洲;;文道:徘徊于哲学与文论之间[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6 罗书华;;“文从道中流出”:朱熹对文道关系的新理解[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王培友;;论两宋士人探讨文道关系的异向性及其认识价值[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8 陈武;;案件发生之后[J];文学界(原创版);2012年06期

9 巴桥;;丹萍的世界[J];当代;2004年04期

10 寇养厚;欧阳修文道并重的古文理论[J];文史哲;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仲平;;唐宋的文道论[A];东方丛刊(1998年第3辑 总第二十五辑)[C];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翼驰;北宋文道关系的发展与文学思潮的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宏田;论文道之辨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乔增辉;王通文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34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834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5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