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日常生活审美化”背景下网络文学的特质

发布时间:2017-10-05 17:24

  本文关键词:论“日常生活审美化”背景下网络文学的特质


  更多相关文章: 文艺学 日常生活审美化 网络文学 祛魅 体验 依附


【摘要】: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背景之下,众多新近产生的文艺形态不仅契合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特质,甚至还可以看作是这一思潮的产物。网络文学既是如此,并且呈现出了原本文学形态中不存在的新特质,如打破精英主义垄断的祛魅性、为众多作者提供审美体验以及浓重的技术与商业属性等。这些特质既证明了"日常生活审美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性存在,还为我们解读网络文学的特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文艺学 日常生活审美化 网络文学 祛魅 体验 依附
【分类号】:I206.7
【正文快照】: 一般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资源主要来自于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的著作《消费文化和后现代文化》和德国学者沃尔夫冈·韦尔施的著作《重构美学》。他们认为:“当前我们正经历一场美学勃兴。它从个人风格、都市规划和经济一直延伸到理论……越来越多的要素正在披上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泽应;;祛魅的意义与危机——马克斯·韦伯祛魅观及其影响探论[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卓;;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中的赋魅与祛魅——以朝鲜族诗人尹东柱及其故居为例[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2 李书仓;;澳大利亚汉学家李瑞智论现代科学与《易经》[J];国际汉学;2016年03期

3 李栋;田良臣;;“祛魅”与“返魅”:数学课程教学的解构与重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20期

4 吴诺曼;;4I模型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启示——以四川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系列活动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6年14期

5 丁煌;张冲;;泛北极共同体的设想与中国身份的塑造——一种建构主义的解读[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6 喻少如;张运昊;;权力清单的制度定位——一种行政自制规则[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7 张经武;;“增魅”传播:电影对于城市的广告效应[J];新闻界;2016年10期

8 刘伟靖;宋立华;;从圣化到魔化:传统教师形象式微之路[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年03期

9 李飞;廖小琴;;后现代背景下青年学生的精神生活透视[J];理论导刊;2015年09期

10 曾竹青;郭云;;祛魅世界中的追寻之旅[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弘;;“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争[J];粤海风;2005年04期

2 赵文俊;;“日常生活审美化”并非审美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逄增玉;李跃庭;;理论与实践——“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4期

4 周莲红;;身体在场、精神缺席的视觉盛宴——反思“日常生活审美化”[J];新余高专学报;2006年03期

5 于显凤;;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含义的考察[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6 黄柏刚;;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看“日常生活审美化”[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12期

7 张宇红;;儒家中和思想与日常生活审美化[J];文学教育(上);2009年06期

8 王倩;;从日常生活审美化来反思艺术与生活的界限[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年11期

9 徐凌;;审美的生存本质 生存的审美维度——评“日常生活审美化”[J];大众文艺;2010年05期

10 解中媛;陈倩;;美学之春引领生活之夏——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实现[J];科技风;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陆扬;;文艺学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转向[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2 李春青;;“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学理论的新课题[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4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飞龙;;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身体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6 马赛;;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生存姿态研究——简论《宋:诗一百首》中的生命智慧[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胜 杨光;“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边界”问题[N];光明日报;2006年

2 杨光;文艺学、美学新焦点:日常生活审美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陶东风;也谈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周宪;审美是日常的[N];光明日报;2007年

5 童庆炳;“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彭锋;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迷误[N];光明日报;2008年

7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张天曦;日常生活审美化:当代审美新景观[N];山西日报;2004年

8 杨厚均;知识分子使命与责任的回归[N];文艺报;2006年

9 张晶;“日常生活审美化”呼唤学理建构[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徐清泉;关注“日常生活审美化”新规律[N];文汇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娟;“日常生活审美化”再审视[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方帅;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当代休闲文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赵海星;日常—张恩利绘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吴勤;“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5 陈军;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探研[D];新疆大学;2008年

6 梁书;网络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华章;“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审美变异[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亮;消费语境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会丽;日常生活审美化论题辨析与现象反思[D];山东大学;2009年

10 王亚丽;日常生活审美化及相关文艺学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78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978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7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