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预防与自我管理核心教育课程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预防与自我管理核心教育课程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骨质疏松症 疾病预防 自我管理 健康教育 核心课程
【摘要】:研究目的1.分析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及患者相关认知、自我效能及健康行为的现状,为核心教育课程构建提供参鉴和启迪。2.构建骨质疏松症“预防与自我管理核心教育课程”,为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及患者提供科学的健康教育。3.探讨构建的核心课程在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1.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参加骨密度测试对象中部分高危人群及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自我效能的横断面测量与分析,剖析苏州地区骨质疏松症认知现状,验证知识和自我效能水平证据。2.采用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和德尔菲专家咨询的方法,对目前国内外科学的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方法进行综述,访谈专业的医护人员、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及患者、教育学专家,形成骨质疏松症核心课程初始内容,并通过2轮专家咨询,确定核心课程内容和教育方法。3.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三组,0期组为普通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措施,不进行核心课程的干预;1期组为干预组,课程实施为1次;4期组为干预组,课程实施为4次。通过课程的实施,比较不同课程和研究对象自身前后实施效果的差异。研究结果1.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及患者的相关认知和自我效能水平处于中等,知识掌握范围不全面,健康行为存在不科学的现象。2.骨质疏松症“预防与自我管理核心教育课程”构建部分结果如下:以骨质疏松症预防与自我管理课程为基础,本土化模块内容。半结构式访谈结果表明,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及患者渴求获得相关知识,医护专家赞成深入推广健康教育,教育专家推崇行为主义教学。经2轮专家咨询后形成最终课程模块。3.课程实施部分主要结果为:1期与4期干预组的知识、自我效能均随着干预时间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期、4期分别与0期课程两两比较,知识、自我效能各维度与0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期与4期在各维度不同干预时间点两两比较显示;总体和运动自我效能在干预后1月、3月、6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骨质疏松症知识、自我效能随干预时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及患者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知识、自我效能需进一步提高,健康行为需要正确的指导和完善,并做到持之以恒。2.构建的骨质疏松症“预防与自我管理核心教育课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健康教育显示需求化与核心化。3.本研究构建的核心课程可以提高高危人群及患者的认知和自我效能水平,课程实施形式1次与4次需适时选择。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疾病预防 自我管理 健康教育 核心课程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73.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前言11-25
- 第一节 研究动因与背景11-17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17-18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18-19
- 第四节 研究技术路线19-20
- 第五节 理论基础20-22
- 第六节 相关概念界定22-25
- 第二章 骨质疏松症相关认知、自我效能及健康行为的调查研究25-34
- 第一节 对象与方法25-26
- 第二节 结果26-30
- 第三节 讨论30-32
- 第四节 小结32-34
- 第三章 骨质疏松症预防与自我管理核心教育课程的构建34-49
- 第一节 核心课程构建必要性34-35
- 第二节 方法35-39
- 第三节 结果39-46
- 第四节 讨论46-48
- 第五节 小结48-49
- 第四章 骨质疏松症核心教育课程的应用与评价49-64
- 第一节 研究背景49
- 第二节 对象与方法49-51
- 第三节 结果51-58
- 第四节 讨论58-63
- 第五节 结论63-64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64-66
- 第一节 研究结论及其意义64-65
- 第二节 创新点65
- 第三节 局限性65
- 第四节 下一步研究的建议65-66
- 参考文献66-73
- 文献综述73-83
- 参考文献78-83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83-84
- 附录84-118
- 附录1 伦理审查批件84-86
- 附录2 知情同意书86-90
- 附录3 骨质疏松症基本信息调查表90-93
- 附录4 骨质疏松症知识测试93-95
- 附录5 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95-97
- 附录6 骨质疏松症“预防与自我管理核心教育课程”构建的访谈记录表97-98
- 附录7 骨质疏松症“预防与自我管理”指导手册(部分)98-101
- 附录8 第 1 轮专家咨询问卷101-106
- 附录9 第 2 轮专家咨询问卷106-109
- 附录10 科技查新报告109-118
- 中英文缩略词表118-119
- 致谢119-12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庆义,张智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致骨质疏松一例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2000年06期
2 ;焦虑可导致骨质疏松[J];浙江中医杂志;2000年11期
3 施刚,王虹;骨质疏松症的钙疗法[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2000年06期
4 武军华;史克-比彻姆公司放弃艾多昔芬对骨质疏松的治疗[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0年01期
5 ;浙江省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学术研讨会在杭召开[J];浙江临床医学;2000年07期
6 吴洁,曹缵孙;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0年02期
7 韩祖斌;前言——深入开展骨质疏松症的防治[J];实用老年医学;2000年03期
8 杨涛;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J];中国乡村医生;2000年11期
9 施法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其治疗[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10 张红喜,邓旭林,蔡德鸿;论防治骨质疏松的难点和对策[J];医学与社会;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晓琴;;浅谈骨质疏松症营养防治的方法[A];中国营养学会第12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2 陈锦平;;骨质疏松症[A];慢性病健康教育能力培训暨糖尿病教育论坛资料汇编[C];2008年
3 邹小娟;戴红;;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刘国辉;成德亮;杨述华;;骨质疏松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陈瑾瑜;彭永德;游利;;骨质疏松管理模式初探[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晁爱军;;骨质疏松的经济和社会负担[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尹大庆;荣国威;吴海宁;赵新华;;骨质疏松门诊女性958例临床分析[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8 张莹;高治国;王雪萍;;大庆地区社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9 凌浩进;;中西结合对骨质疏松症诊治与预防的摘要[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10 喻恒锋;;骨质疏松症几种治疗手段搭配疗效比较[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应述辉邋涂晓晨 记者 李艳梅;骨质疏松症正成为流行病[N];长江日报;2007年
2 中国骨质疏松基金会秘书长 赵燕玲;骨质疏松一分钟小测试[N];健康时报;2007年
3 主任医师 孙清廉;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4 赵靖;补钙+运动 有效预防骨质疏松[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5 记者 于丽珊邋通讯员 霍冉;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功效受关注[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李敏;简单运动治疗骨质疏松[N];中国医药报;2007年
7 牛雨;小心!骨质疏松就在身边[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8 崔玉艳 佳学;乱吃补钙产品反而易得骨质疏松[N];江苏科技报;2008年
9 记者 张东风;专家呼吁:关注中老年人骨质疏松防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10 市一医院骨科 李军;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N];保定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忻忆;离子束分析技术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及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2 安奇君;抑制Evi1基因表达促进BMSCs成骨分化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3 周锐;维生素D在成骨细胞骨分化中的分子机制及骨质疏松与动脉钙化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孙晓迪;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去势联合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5 黄旭;间歇式高频率低载荷机械振动治疗骨质疏松的动物实验研究与短期临床观察[D];吉林大学;2016年
6 姜波;基于数据挖掘的倪康裕老师治疗创伤后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经验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司志华;神经肌肉促进术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骨质疏松和护骨素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6年
8 胡航;孕期咖啡因暴露所致成年子代骨质疏松易感的宫内编程机制[D];武汉大学;2015年
9 罗朵生;调肝启枢化浊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代谢组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吴穹;DKK1合成多肽对治疗骨质疏松症和成骨作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张冲;石家庄市在校女大学生综合骨评价值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林葳;成年猪椎体类骨质疏松性生物力学模型的快速建立[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婧;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5年
5 王雪洁;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D];石河子大学;2015年
6 余光书;补肾健脾方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肌力与骨量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李明;慢性风湿免疫病儿童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暨危险因素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8 祁宇轩;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9 高宇;QCT测量骨质疏松症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10 王姗姗;磷酸化南极磷虾肽增加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密度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71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671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