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多尺度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7-24 07:52
【摘要】: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超高层、超深井、大跨度等复杂恶劣环境对水泥基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水泥基材料是一种具有多尺度结构特征的复合材料,因此使用多尺度纤维是增强水泥基材料性能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水泥基材料多尺度特征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介绍了水泥基材料的多尺度模型发展概况,指出了目前的研究中各个尺度模型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的不足;总结了水泥基材料内部裂纹由微观至宏观的多尺度扩展、破坏过程;论述了单一纤维和多尺度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应加强对多尺度纤维的增强机理的研究、开发性价比更高的纤维体系等建议。最后对多尺度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he complex environments such as super high level, super deep well, large span and so o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cement-based materials. In view of the cement-based material is a kind of composite material with multi-scale structure. Therefore, the use of multi-scale fiber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the properties of cement-based materials.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ulti-scale characteristics of cement-based material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scale models of cement-based material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scale model is not close enough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The internal crack propagation and failure process of cement based materials from micro to macro are summarized,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single fiber and multi scale fiber reinforced cement based materials are discuss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einforcement mechanism of multi-scale fiber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fiber system with higher performance and price ratio should be developed. Finally,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multi-scale fiber reinforced cement-based materials is prospected.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6ZX05020004-008) 中国石油集团重大科技项目(2014A-4213)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相国,马保国,王信刚,朱洪波;粉煤灰对水泥基材料收缩与开裂影响的研究[J];混凝土;2005年10期

2 马一平,仇建刚;防裂抗渗水泥基材料的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5年01期

3 王华;水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双刃剑?[J];建筑;2005年03期

4 阎培渝;郑峰;;水泥基材料的水化动力学模型[J];硅酸盐学报;2006年05期

5 马一平;;可逆变色水泥基材料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6 陈伟;BROUWERS H J H;王桂明;水中和;;水泥基材料孔溶液碱度计算机模拟技术[J];混凝土;2008年06期

7 沈春华;水中和;;一种快速测定水泥基材料持水能力的方法[J];建筑材料学报;2009年02期

8 张研;宋智通;;水泥基材料的化学-力学耦合作用[J];计算力学学报;2009年05期

9 李克非;马明军;王晓梅;;水泥基材料裂隙水流动规律的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11期

10 王晓梅;李克非;;水泥基材料裂隙表面离子吸附过程[J];硅酸盐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武;吴科如;;水泥基材料损伤自愈合的理论与方法[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吴中伟;;特高强纤维水泥基材料[A];纤维水泥制品行业纤维增强水泥及其制品论文选集(1)(1960~2009)[C];2009年

3 赵顺增;刘立;吴勇;曹淑萍;;电磁功能水泥基材料性能初探[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赵顺增;刘立;吴勇;曹淑萍;;电磁功能水泥基材料性能初探[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下册)[C];2003年

5 冯奇;巴恒静;梁传栋;;二级界面对水泥基材料孔结构和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上册)[C];2003年

6 姚武;刘小艳;伍建平;;碳纤维水泥基材料温-阻效应研究[A];先进纤维混凝土 试验·理论·实践——第十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余小燕;贾治龙;于良;陈宜亨;;短切纤维在不同环境下对水泥基材料断裂韧性的影响[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崔素萍;徐西奎;汪澜;;水化环境对水泥基材料吸附重金属离子性能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谢友均;马昆林;龙广成;;硫酸盐对水泥基材料物理侵蚀的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于利刚;余其俊;刘岚;;杂化改性废橡胶粉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水化作用[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莉;显微镜下看水泥[N];科技日报;2007年

2 樊跻宇;拉法基探讨水泥基材料可持续发展[N];中华建筑报;2011年

3 驻江苏记者杜小卫;江苏水泥基材料创新成果累累[N];中国建材报;2011年

4 贺元栋;肥城米山公司携手同济大学建立水泥基材料研发实践基地[N];中国建材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周芳燕;水泥基础研究缘何受宠[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胡春明;水泥基材料应用技术成室内防水发展趋势[N];中国建设报;2006年

7 王骅;法国高泰集团与同济大学签署合作协议[N];中国建材报;2010年

8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应对产能过剩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N];中国建材报;2012年

9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院长 姚燕;低碳技术引领水泥混凝土行业科学发展[N];中国建材报;2011年

10 驻天津记者 郭关朝 特约记者 王宝芬;天津建材科研所取得良好业绩[N];中国建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竟竟;水泥基材料高温微细观劣化与损伤过程的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2 李清海;硬化水泥基材料热膨胀性能的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3 韩嵘;水泥基压电智能器件特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朱明;水泥基材料矿相粉磨机械力化学效应与分形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沈春华;水泥基材料水分传输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管学茂;水泥基材料在氯盐环境中的服役行为及机理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2005年

7 何富强;硝酸银显色法测量水泥基材料中氯离子迁移[D];中南大学;2010年

8 钱匡亮;纳米CaCO_3对水泥基材料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响;复合水泥基材料水化性能与浆体微观结构稳定性[D];清华大学;2010年

10 国爱丽;高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雷达波吸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407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1407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2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