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临近基坑开挖复合地基侧向力学性状离心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1 17:06
【摘要】:临近基坑开挖引起复合地基CFG桩变形和内力改变,现有理论缺乏对该问题的研究。通过开展离心模型试验,对临近基坑开挖条件下,复合地基变形、CFG桩内力和变形、土压力等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开挖引起CFG桩弯矩增大,近基坑桩增幅明显;开挖引起桩土不同步沉降,导致CFG桩上刺入褥垫层,桩受到褥垫层的"嵌固拉结"作用,同时远基坑桩、褥垫层、加载气囊一起提供了"摩擦拉结"作用,从而在近基坑桩上出现负弯矩;而远基坑处不均匀沉降小,"嵌固拉结"作用小,且"摩擦拉结"作用是利于正弯矩产生,桩上未出现负弯矩;开挖引起支护背后土压力分为增长区和减小区两部分,在上部土体中,土体卸荷,土压力减小,而下部土体受支护挤压,土压力有所增大;开挖引起地表沉降呈指数形式,临近基坑地表沉降最大,在显著变形区域内,支护水平位移基本呈直线形式,各阶段最大水平位移均出现在支护顶端;开挖引起的CFG桩水平变形大小和范围随距基坑边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Abstract]:The deformation and internal force of CFG pile in composite foundation caused by the excavation of adjacent foundation pit are not studied in the present theory. Through centrifugal model test, 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law of internal force, deformation and earth pressure of CFG pile in composite foundation are deeply analyz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nding moment of CFG pile increases, and the increase of near foundation pit pile is obvious, and the pile-soil settlement caused by excavation causes CFG pile to be stuck into the cushion layer, and the pile is subjected to the action of "embedded tension" of the cushion layer, while the pile of the far foundation pit, the cushion layer of the foundation pit, and the cushion layer of the foundation pit. Loading air bags together provides a "friction pull" effect, resulting in negative bending moment on the pile near the foundation pit, while the uneven settlement in the far foundation pit is small, the "embedded tension" effect is small, and the "friction pull" effect is conducive to the generation of positive bending moment. There is no negative bending moment on the pile; the earth pressure behind the excavation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increasing area and the decreasing area. In the upper soil mass, the soil pressure decreases, but the lower soil is squeezed by the support, and the earth pressure increases. The surface settlement caused by excavation is exponential, and near the foundation pit the surface subsidence is the largest. In the area of significant deformation, 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support is basically linear, and the maximum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each stage appears at the top of the support. The horizontal deformation and range of CFG pile caused by excavation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istance from the side of foundation pit.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基坑与深基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
【基金】:济南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01145)
【分类号】:TU7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利民;复合地基综述[J];山西建筑;2002年04期

2 尚月英;复合地基的设计与补救措施[J];山西建筑;2003年07期

3 杨宇,陈昌富,陈砚祥;双向复合地基研究现状及展望[J];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年04期

4 曹荣旭;复合地基在建筑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刘小文,聂晓霞,沈细中;用双参数模型分析复合地基与圆板系统的共同作用[J];铁道建筑;2005年10期

6 赵国宣;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J];贵州地质;2005年03期

7 刘杰,何杰;多元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于树增;;谈复合地基的失效问题[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6年07期

9 黄光明;;复合地基应用进展[J];山西建筑;2007年12期

10 张涛;;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玮;王庆春;;载体桩在北京宏福大厦工程复合地基中的应用[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卢信雅;;复合地基悖论——深搅桩桩体作用及实体深基础设计方法[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3 龚晓南;;复合地基理论与实践[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闫明礼;刘国安;;复合地基中桩型的合理选用[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姜忻良;郑刚;张新旺;;各向异性模拟的复合地基分析方法[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6 陈光阅;成显珠;安生理;;复合地基+桩基加固软土实践[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7 邵锦周;吴连祥;龚海斌;;漫谈复合地基补强[A];地基处理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龚晓南;;复合地基若干问题[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7年

9 樊君健;盛华;;武汉绿地新都会项目D地块别墅复合地基基础运用分析[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10 毛新虎;陈军武;赵队家;温金中;王青玉;;某高层建筑软基多重复合地基监测结果分析[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园园;河南加强高层建筑复合地基审查[N];中国建设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洋;复合地基固结与变形的计算理论及数值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2 邢皓枫;复合地基固结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张爱军;复合地基优化的理论与措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4 郑冰;多元复合地基与筏形基础及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5 尚新生;多元复合地基工作机理及优化设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6 刘丽萍;复合地基静动力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7 周敏锋;考虑水泥土峰值后软化特性复合地基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卢萌盟;复杂条件下复合地基固结解析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王宁伟;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10 吴保全;粉土中格栅结构复合地基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晓领;变刚度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黄福安;路堤荷载下变截面管桩加固深厚软土地基工作性状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3 周杨;变截面螺纹桩复合地基竖向承载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李涛;基于拓扑优化理论的桩式复合地基布桩设计软件开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崔帅;钢渣桩桩体材料室内试验及其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刘勇;柔性基础下CFG桩复合地基承载与稳定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董骜;软岩场地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及筏板基础受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冉凡旺;灰土桩—杂填土挤密复合地基工程特性的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吴承豪;板与复合地基的静力相互作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10 高曼;多元复合地基工作性状分析[D];河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582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1582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b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