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筋-土剪切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9-03-18 15:59
【摘要】:在加筋土挡墙等加筋土结构设计中,竖向加筋层间距的取值是很重要的参数,但在现有规范中对此值要求并不明确。根据对加筋机理的分析,加筋剪切带不仅关系到层间距的取值,而且与加筋土的力学特性密切相关。首先论述了加筋土剪切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形成过程,然后分别从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3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在加筋土剪切带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方面进行了综述,发现已有成果中剪切带厚度显著地受试验仪器和试验条件等的影响,并且指出了现阶段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对加筋剪切带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和展望,认为对剪切带的判别、剪切带内土体的应力应变状态以及加筋土复合体的力学特性将是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Abstract]: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reinforced soil such as reinforced earth retaining wall, the value of vertical reinforcement layer spacing is a very important parameter, but the requirement of this value is not clear in the current spec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reinforcement, the reinforced shear band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value of the spacing of the layers, but also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inforced soil. The reason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shear band of reinforced soil and its forming process are discussed, and then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shear zone of the reinforced soil are summarized from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laboratory test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shear band thickness in the existing results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test equipment and the test conditions, and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process. Finally, the thinking and prospect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reinforced shear band are put forward, an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stress and strain state of the soil in the shear zone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inforced soil composite will be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分类号】:TU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家全;周健;黄柳云;黄世斌;;土工合成材料大型直剪界面作用宏细观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2 包承纲;汪明远;丁金华;;格栅加筋土工作机理的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3年01期

3 徐超;石志龙;;剪切试验中筋土界面土颗粒运动的细观量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4 陈建峰;李辉利;柳军修;周健;;土工格栅与砂土的细观界面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S1期

5 周健;王家全;孔祥利;贾敏才;;砂土颗粒与土工合成材料接触界面细观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6 包承纲;;土工合成材料界面特性的研究和试验验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明元;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的界面特性及加筋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飞禹;王攀;王军;蔡袁强;;颗粒粒径对格栅-土界面静、动力直剪特性的影响[J];岩土力学;2017年01期

2 张华;黄晚清;游宏;;离散单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3 王军;刘飞禹;王攀;耿雪玉;;土工布与砂土界面循环剪切动力特性[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6年06期

4 李丽萍;吕艳平;赖丰文;;土工格栅与土界面的拉拔试验分析[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6年06期

5 赖丰文;陈福全;李丽萍;;局部软弱地基上加筋路堤作用机理及变形特性研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6年06期

6 刘飞禹;沈春春;王军;王攀;;不同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界面的静动力直剪特性[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7 白建平;叶辰;赵一姝;敬小非;周筱;;不同筋料对尾矿坝渗透特性影响规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年08期

8 徐洪钟;刘阳;孙义杰;;基于BOTDA的土工格栅加筋膨胀土湿胀干缩特性试验[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6年04期

9 李丽萍;赖丰文;陈福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界面渐进拉拔行为的理论解析[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6年04期

10 苗晨曦;郑俊杰;崔岚;崔明娟;赵建斌;;格栅 砂土界面宏细观关联性与加筋性能评价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继成;格栅加筋土挡墙性状[D];浙江大学;2014年

2 丁金华;膨胀土边坡浅层失稳机理及土工格栅加固处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耿敏;土工格栅加筋高填方路堤变形与稳定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炜;汪益敏;陈页开;周刚;余继东;黄放军;;土工格室加筋土的大尺寸直剪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11期

2 史旦达;周健;刘文白;贾敏才;;砂土单调剪切特性的非圆颗粒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9期

3 曾远;周健;;砂土的细观参数对宏观特性的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4 张孟喜;张石磊;;H-V加筋土性状的颗粒流细观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5 张孟喜;张石磊;黄瑾;;低超载下条带式带齿加筋界面特性[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11期

6 周健;孔祥利;鞠庆海;李玉岐;;土工合成材料与土界面的细观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7 李元海;靖洪文;朱合华;上野胜利;;基于图像相关分析的土体剪切带识别方法[J];岩土力学;2007年03期

8 周健;余荣传;贾敏才;;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砂土模型试验细观结构参数测量[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12期

9 包承纲;;土工合成材料界面特性的研究和试验验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9期

10 张嘎,张建民,梁东方;土与结构接触面试验中的土颗粒细观运动测量[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善雄;膨胀土工程特性与处治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鸿林;剪切带研究现状及内容[J];地质科技情报;1982年01期

2 王焕金;;对《剪切带的几何特征》一文的几点意见[J];地质论评;1985年06期

3 白以龙,郑哲敏,俞善炳;关于热-塑剪切带的演变[J];力学学报;1986年S2期

4 J.Ingles;王焕金;;韧性单剪剪切带中的理论和天然应变模式[J];地震地质译丛;1987年02期

5 Hudleston,P.J.;赵国春;;剪切带中的褶皱[J];世界地质;1991年01期

6 宣贵金,刘同凯;万家寨水利枢纽坝基剪切带岩样钻取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2年S1期

7 J.G.Ramsay;徐树桐;;剪切带的几何性质[J];地震地质译丛;1982年05期

8 张术清;;剪切带的研究现状及其意义[J];世界地质;1984年02期

9 卢华复;董火根;吴葆青;候玉宾;;脆性剪切带中的R面和P面[J];天然气工业;1985年04期

10 白以龙;郑哲敏;俞善炳;;热塑剪切带后期演变的准定常近似[J];固体力学学报;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天堂;龚志伟;;土体剪切带演化的扩展有限元法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董建国;徐建明;;影响剪切带形成的因素的探讨[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孙强;胡秀宏;赵海军;;基于力矩与地下水的粘性土剪切带倾角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张义同;齐德tD;杜如虚;任述光;;基于颗粒流模型和两相平衡的砂土剪切带预测[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康继武;;煤层中顺层剪切带及其构造群落以及它们在瓦斯地质研究中的意义[A];瓦斯地质新进展[C];2001年

6 董建国;陈祥达;袁聚云;;上海黏性土剪切带形成的数值模拟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崔军文;;哀牢山韧性平移剪切带的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C];1989年

8 王泽利;王志华;王为湖;刘继权;洪德成;庄立建;张振山;;胶西北河东金矿床剪切带控矿机制分析[A];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王居里;王守敬;;含金剪切带蚀变特征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以新疆天格尔金矿带为例[A];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张翼飞;;云南东川昆阳群中含金剪切带型金矿简介[A];峨眉地幔柱与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晓颖;锆及锆合金动态力学性能和绝热剪切行为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刘明涛;剪切带演化模型及其在模拟柱壳内外爆剪切失稳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叶朝汉;软土剪切带试验及其应用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喻葭临;土中剪切带扩展机理研究和扩展过程模拟[D];清华大学;2009年

5 董汉文;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墨脱剪切带的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文博;砂土介质剪切带演化及其特征的离散元方法模拟[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商立凯;饱和度和成样方法对细砂应力应变特性及剪切带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丽娟;砂土平面应变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王广;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巴彦乌拉韧—脆性剪切带变形特征[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5年

5 张卫中;岩石变形剪切带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04年

6 曾毅;两种动态加载条件对7075铝合金中剪切带自组织与损伤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7 王志新;平面应变条件下的裂隙性黄土剪切带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孙晓东;Vit1非晶合金的高压扭转变形及剪切带演化[D];燕山大学;2014年

9 刘会彬;西秦岭北缘新阳—元龙韧性走滑剪切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长安大学;2007年

10 高军程;基于数字图像测量系统的成样方法对细砂各向异性及剪切带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43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443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7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