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而来——跨学科教育学博士的个案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为何而来——跨学科教育学博士的个案研究 出处:《现代教育论丛》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就具有跨学科背景教育学博士个案的跨考及读博原因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跨专业考硕士研究生,还是读博士研究生,都与教育学科本身有密切的联系,且离不开个人、家庭和社会因素。教育学的特殊性在于,其封闭性与开放性共存,具有吸纳跨学科背景学生的特点。在教育学科发展的历程中,其封闭和开放的边界在哪里?又该如何培养跨学科人才?都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的问题。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分类号】:G643;G40-4
【正文快照】: 一、研究缘起在一次偶然的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M大学教育学博士生群体内有跨学科背景的博士生比率达到了50%以上。理论上,一名教育研究者应当有一种内化的理论视角或学科视角,以支持其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从事教育科学研究。那么,不同的学科背景将会构建什么样的理论视角?又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孙元涛;;教育学学科边界问题的再认识——关于“跨学科研究”的教育学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24期
2 姜晓强;孙元涛;;教育学“学科认同”的心理建构与实践建构[J];现代大学教育;200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肖潇;考研学生选择专业以及院校的动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晶晶;大学生跨专业考研的分析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益东;;“我”为何而来——跨学科教育学博士的个案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16年02期
2 李凤梅;;理性与情怀:当前中国教育学研究的再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0期
3 赵昆;;论经济学“帝国”的道德“边界”[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4 芮国强;;论行政学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统一与协同[J];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05期
5 王艳;;从学习型组织的视角谈建构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认同[J];现代大学教育;2013年03期
6 王海燕;康利平;;关于高校材料学专业实验课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10期
7 王海燕;康利平;;高校材料物理专业实验课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2年30期
8 刘宇;魏瑞斌;杜慧平;;图书馆学知识边界的凝聚与学科认同建立——基于《图书馆学季刊》共词网络的案例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年05期
9 刘宇;凌一鸣;;论图书馆学学科认同的构建——从学科史视角到学科制度视角的演变[J];图书情报工作;2011年19期
10 孙元涛;;教育学学科边界问题的再认识——关于“跨学科研究”的教育学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2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玲;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前置专业及其影响调查分析[D];安徽大学;2015年
2 陈云;读研之路:高等教育分层及其结果的试探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徐燕;跨学科研究生的学科身份认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4 时洁;考研校漂族的社会学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珍珍;跨学科研究生学习状况的调查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姜晓强;孙元涛;;教育学“学科认同”的心理建构与实践建构[J];现代大学教育;2009年04期
2 孙元涛;;教育学“学科独立性”问题再认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孙元涛;;论“参与式”教育研究及其价值承诺[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4 刘铁芳;;体制化时代的教育和教育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5 李政涛;;论教育研究的中国经验与中国知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6 吴康宁;;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4期
7 刘荣秀,刘铁芳;走向公共领域的教育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莹莹;当代大学生职业动机结构及其发展特点[D];西南大学;2007年
2 尹伟;论我国高等学校的跨学科研究生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泽文;个案研究中值得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J];调研世界;2005年05期
2 袁彩哲;郭兆明;;个案研究应处理好三对关系[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07期
3 郭文成;;个案研究的过程与方法[J];教学与管理;2008年01期
4 李亚平;;当教育遭遇“科学”——一个“多动症”学生的个案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8期
5 周全;;论教育个案研究中的伦理[J];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05期
6 彭拥军;姜婷婷;;个案研究中的学术抱负——兼论个案的拓展与推广[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李长吉;金丹萍;;个案研究法研究述评[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6期
8 金爱冬;马云鹏;;质性取向教育个案研究综述[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9 唐本予;;个案研究法[J];教育科研情况交流;1984年05期
10 李芳;;痛并快乐:为丰富教育人生而充电——教师兼职生活的个案研究[J];师道;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解学慧;;对心理学研究中个案研究的一点探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秦丽丽;;孤寂儿童的天空——被怀疑患有多动症的儿童的个案研究[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高小贤;江波;;引言:个案研究[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4 顾力雄;李敏;陈琦;;利用互联网络促进推理能力的个案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罗桂生;;怎样进行个案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6 虞晓玲;;一位情绪性学业不良学生的个案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刘芳;;论规范对翻译事件的影响——董秋斯翻译个案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梁爱林;;从“风险”术语的个案研究看术语词典的编撰工作[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晓丹;;家校合作对聋生心理救助的个案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10 刘文;;个案研究提升教师能力初探[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忠丽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作为策略的个案研究:局限及其超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周忠丽 江苏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以旨趣选择个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冯仕政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个案研究的表述:问题、实质与实践(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河南省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胡远明;个案研究:小课题研究的有效方式[N];中国教育报;2013年
5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张海荣;个案研究不等同于“碎片化”研究[N];北京日报;2012年
6 刘林平 中山大学社会学系;个案研究必须面对反事实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陈思颖、强子珊整理;定性研究应以理论创新为旨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顾奎相 辽宁省历史学会名誉理事长 教授;夯实史学个案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李栋林 陵川县教育局教研室工作人员;英文背诵习惯养成的个案研究[N];太行日报;2010年
10 贾继浩;小刘为何打消了转业念头[N];解放军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洁;动力性心理治疗过程的质性个案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莲子;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注意力训练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享;幼儿园自由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的个案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3 邓正艳;思想政治课翻转课堂实施的个案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徐琳;城市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5 康伟华;小学学校特色建设途径的个案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6 姜东;基于课堂观察的高中化学专家型教师教学行为个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丁佳音;高中数学优秀教师探究式教学的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蒋震霞;高一物理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9 高继丹;小学数学新任教师与专家教师PCK比较的个案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10 袁金茹;基于卓越课堂建设的学校改进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28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328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