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建设与教育科研创新
本文关键词:智库建设与教育科研创新 出处:《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智库是指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民族、教育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的公共研究机构。我国教育领域亟需建设一批专业智库。国家教育智库建设虽然有了前期的基础,但作为真正意义上为国家政策咨询服务的教育智库还有很大的差距。智库建设背景下的教育科研面临着创新挑战。首先,教育科研机制创新,需要建设开放的教育智库,汇集一流人才,强化联合攻关。其次,教育科研创新,需要转变传统的研究范式;再次,教育科研创新不仅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服务,更要引导民众、教育民众。
[Abstract]:Think tanks are composed of multidisciplinary experts for decision makers in dealing with social, economic, technological, military, diplomatic, and ethnic issues. Edu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various issues of publ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China's education field urgently needs to build a number of professional think tanks. Although the national education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has a preliminary foundation.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between the educational think tank and the national policy advisory serv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ink-tank,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innovation. First, the mechanism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is innovated.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n open educational think tank, bring together first-rate talents, and strengthen joint efforts to tackle key problems. Secondly, educ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need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paradigm; Thirdly,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not only serves the formulation of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but also guides and educates the public.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分类号】:G40-03
【正文快照】: 一、国家政策驱动下的教育智库建设(一)何谓智库所谓智库(think tank),也称“智囊机构”,又称“思想库”或“智慧库”,是指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民族、教育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的公共研究机构。如美国的胡佛研究所、兰德公司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曾天山;王小飞;吴霓;;澳新两国国家教育智库及其服务政府决策研究——澳大利亚、新西兰教育科研考察报告[J];比较教育研究;2013年08期
2 曹卫东;;开放社会及其数据敌人[J];读书;2014年11期
3 黄忠敬;;美国教育的“智库”及其影响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13期
4 王建梁;郭万婷;;我国教育智库建设: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09期
5 张衡;;教育智库何以可能[J];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Z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苏红;[N];中国教育报;2014年
2 刘恩东;[N];学习时报;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旭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智库研究——美国经验对中国智库的借鉴意义[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任谦;;美国教育智库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评估与路径选择[J];时代教育;2015年01期
3 胡乐乐;;论国际视野中的“大数据与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15年07期
4 贺月华;;我国图书馆“智库”服务研究[J];科技视界;2013年24期
5 高振强;;地方高校智库的属性及其发展策略[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年03期
6 戴栗军;颜建勇;;财经类大学智库的定位及发展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年11期
7 梁芷铭;;大数据治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8 杨静;陈峗畅;;协同创新理念下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07期
9 本刊编辑部;;2014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15年02期
10 汪明;贾彦琪;潘新民;;论我国高校教育智库建设的困境及其对策[J];江苏高教;201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勇;卡塔尔新世纪基础教育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毛文华;我国教育政策民意表达途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贤林;;智库如何影响教育政策的制定——以美国“教育政策中心”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2 韩未名;;全球背景的官方智库特点、效用与发展前瞻[J];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3 房宁;;以专业化研究影响和改变社会——现代智库的运作与评价[J];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08期
4 王蓉;;应放缓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J];教育与经济;2012年02期
5 黄忠敬;;美国教育的“智库”及其影响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13期
6 李晓军;;美国教育政策研究机构的分类、功能及发展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11期
7 吴康宁;;理解“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8 胡锐军;宝成关;;创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完善智库建设七项机制[J];人民论坛;2013年35期
9 王建梁;郭万婷;;“专业化发展”理念下的澳大利亚教育智库建设——以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4年02期
10 ;2012年全球智库最新排名[J];中国智库;201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大静;陈利群;;高校博士后科研创新环境构建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8年01期
2 陈利群;林大静;李幸;;高校博士后科研创新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年03期
3 高金星;;论科研创新在民办高校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价值工程;2011年33期
4 苏深;;用“催化”的理念提高高校科研创新的成效[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05期
5 闵乃本;凝聚优秀群体 着力科研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11期
6 王建萍;积极进行科研创新 努力提高幼教质量[J];教育导刊;2002年04期
7 华正伟;关于大学生科研创新的调查研究[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宣文;我校科研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4期
9 周新贵;;利用课堂教学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思维的几点体会[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3年04期
10 董琳;;开展科研方法教学 推进高校科研创新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傅红春;;大学科研创新的制度设计[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2 刘新虹;;高等院校科研创新问题研究[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3 蔡庆群;房财富;唐洪梅;;如何培养医院药学专业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思维[A];2013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4 邓长江;;科研创新体系与项目申报[A];山东省药学会2010年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祝琴;贾仁安;高大成;翁龙琼;;科研创新系统隐性知识转化反馈环极性及主导反馈环转移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5系统工程理论应用与创新[C];2014年
6 徐思彦;;科研创新的障碍与对策——路径依赖的视角[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王灵凤;甘肃院确定2007年为“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河北科技大学 周海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孙昌 罗兵;福州指挥学院科研创新始终瞄准战斗力[N];人民武警;2008年
4 王玲;科研创新环境越来越好[N];经济日报;2008年
5 樊剑英;李俊代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科研创新[N];解放军报;2008年
6 魏旭刚邋牛余朋;痴迷是科研创新的马达[N];解放军报;2008年
7 张彦中 记者 唐先武;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军事科研创新[N];科技日报;2008年
8 记者 曹红艳 通讯员 姜文明;军事科学院党委机关:推动军事科研创新发展[N];经济日报;2008年
9 姜文明 包国俊 记者 董子凡;军事科学院:五大改革推进军事科研创新[N];科技日报;2008年
10 敖修龙、罗兵;科研创新坚持瞄准战斗力[N];人民武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易斌;我国高校教师科研创新的组织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巴连良;高校科研创新激励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爱武;大学信息素质教育构建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59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359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