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与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问题意识与教育研究 出处:《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研究中,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方法的广泛运用,逐步被异化为以应用方法为核心的问题解决,从而造成研究中问题的淡出与方法的凸显,使"问题意识"仅成为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抽象概念,而非实践诉求。教育研究的本质是对生活的考察,而不是对生活的技术性分解,因此,要想实现教育研究的学术旨趣,必须对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进行认真的反思和审定。
[Abstract]:In the current education and research, widely used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 as the starting point, step by step to solve the alienation method as the core of the problem, highlighting the resulting fade out and method in the research of the problem, the "problem consciousness" only become the abstract concepts involved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rather than practice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demands. Research is the study of life, rather than the technology of life so decomposi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cademic purport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reflection and examination must be serious about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e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作者单位】: 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基金】:2013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实践崇拜’现象与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研究”(13YD034) 天水师范学院中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TSA1327)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研究自问题始,至问题终,任何一种研究都以问题为导向,没有问题做无病呻吟的研究是没有价值的,因而正确树立问题意识是进行研究的第一选择。教育研究同样强调问题导向,然而遗憾的是,尽管教育研究从未声称过放弃对问题的关注,但对问题意识的强调却一直未能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旭东;;教育的学术传统与教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2 吴原;;论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情结与问题意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13期
3 赵万祥;;论教育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34期
4 郝文武;教育学的科学化和合理性——论近年来我国关于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反思[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5 宋宁娜;;教育研究要增强问题意识[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周艳;李新;;教学病理学视角下对“对话教学”实践的审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3 张庆华;;高校法学教师研究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7期
4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丁慧琴;;语文教师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要素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6 李富;;透过《非诚勿扰》看对话理论下的婚恋观转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7 王玉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对话教学模式探讨[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方银霞;;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9 于丽红;个性的解放与束缚[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卢凤荣;;对话理论在文学欣赏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臧海群;张国良;;受众研究跨学科的性质与方法——兼论建立跨学科研究的受众学[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张振助;;庚款留美学生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4 方晓东;;试论杜威的儿童发展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刘黎明;;杜威“生长目的”论与罗杰斯“自我实现目的”论之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姜云飞;;“人”的概念:来自女性主义的新解[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7 林航;;科学还是人文?——以亚里士多德为例[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欧阳谦;;当代西方应用哲学的新发展——关于“哲学咨询”的思想治疗之道[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董朝霞;张译文;;党的“十八大”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体系设计[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10 陈黎琴;陈鹏飞;赵恒海;;基于情景学习管理决策模拟学生态度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6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9 朱孟才;中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优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宋德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志杰;上海市小学3-5年级体育教育健康促进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践[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焉晶;中小学校长变革型领导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彩华;高中化学课堂师生对话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陆文龙;小学体育课运用游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王丽丽;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方斌;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生命型对话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锡良;制约“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因素分析——兼论教育复杂性对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2 王海英;在“教育理论脱离实践”的背后——一种社会学的追问[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3 钟海青;论教育理论研究的困境与超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3期
4 鲁洁;;超越性的存在——兼析病态适应的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5 郝德永;从“规律”的证实到意义的解释:教育学的语义转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6 刘旭东;;教育的学术传统与教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7 桂诗章;杨晓萍;;教育科研选题的原则与途径[J];教学与管理;2007年03期
8 程方平;教育研究者的学术责任[J];教育科学;2005年04期
9 程天君;;“理论指导实践”论的终结——基于反思社会学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重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3期
10 刘铁芳;教育的沉沦与教育哲学的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珊;;当代中国教育研究若干问题刍议[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2 黄甫全;关于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1期
3 于洪卿;;教育科学研究中问题意识的特征[J];教育探索;2010年11期
4 杨日飞;刘文霞;;教育哲学的实践性转向——教育哲学成为教育工作者精神资源的理论条件[J];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5 黄甫全;关于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赵万祥;;论教育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34期
7 龙海霞;;论当代中国教育理论的来源与贡献[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8 张人杰;;教师与教育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1984年01期
9 狄枚;;教育研究要重视研究“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8年01期
10 王方林;教育研究何去何从[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创新教育课题组;;增强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邓友超;;庄泽宣及其《教育概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李情;;学校“再生产理论”本土化的几个问题[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郭红霞;;“质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何志均;;民办教育是教育经济学应特别关注的领域[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王伦信;;论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在近代中国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傅维利;;教育研究原创性探析[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8 杨善发;;试论夸美纽斯的教育研究法——类比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五中心理教育课题组;;教育行动研究:由被动科研走向自主科研——南京五中心理教育研究的转向[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丁榕;;建立中学生心理素质档案的实践探索[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州市贾汪区文教体局教研室 张会;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2 兴化市教育局 夏桂成;问题意识,,创新的基石[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朱珊;没有问题意识,强作研究不灵[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华严;教育研究:走向更宽广的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北京师大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课题组;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如皋市教育局教科室 袁s
本文编号:1370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370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