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两种公德教育:基于民国经验的讨论

发布时间:2018-01-02 23:40

  本文关键词:两种公德教育:基于民国经验的讨论 出处:《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公德 公德教育 公私一致 推己及人


【摘要】:民国学者对公德问题展开了讨论,提出两种不同的公德概念,并分别要求开展不同的公德教育。当时已经占据优势的"公私冲突"的观点以及相应的"克己奉公"式的公德教育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与之相比,"公私一致"的观点以及相应的"推己及人"式的公德教育,尽管在当时就属于弱势一方,但更符合现代社会的特点。
[Abstract]:The schol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discussed the issue of public morality and put forward two different concepts of public morality. And respectively request to carry out different public morality education. At that time has occupied the advantage of "public and private conflict" view and the corresponding "self-serving public" type of public morality education tradition, has continued to today. Compared with it. The point of view of "public and private consensu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oral education of "pushing oneself and others", although it was a weak party at that time,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societ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民国时期公民教育的话语演变”(12YJC880014)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吾国输入西洋之文明,有其进步之次第焉。其始也以为吾宜师其铁船、巨炮,但取敌之而已,他非所宜用也;既乃学其制造,谓工业可以致富也;终乃师其政治、法律。吾则谓不可不研究其精神之科学也。”[1]杨昌济的这段话表明,晚清及民国时期中国输入西洋文明的过程有着清晰的次第关系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红霞;;翻译目的驱策下译者的再创作——谈《哀希腊》的四种译本[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蒋颖,欧阳勇锋,邓群;近现代湖南人才群体形成原因浅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3 贾正东;李久林;;湖湘文化对青年毛泽东价值观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龚书铎,宋小庆;辛亥革命时期文化四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史革新;辛亥革命与近代科学传播[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6 王志蔚;鲁迅和毛泽东改造国民性思想渊源之比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李高佳;;从接受美学理论角度看马君武译《缝衣歌》[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8 陈绍西;董四代;;早期国民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解读和民生主义阐释[J];长白学刊;2012年04期

9 肖祥;吕慧;;论大学生负心理的道德调适[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01期

10 张牛,罗贤;人类之目的在实现自我而已——毛泽东早期人生观探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兴国;;论毛泽东在思想上的创新[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周小李;;新中国教育方针之“血脉”与“灵魂”溯源[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9年年会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许全兴;;学习毛泽东的创新精神[A];毛泽东研究总第1辑2006年第1辑[C];2006年

4 李佑新;;毛泽东思维结构的意志维度[A];毛泽东研究总第1辑2006年第1辑[C];2006年

5 李佑新;;毛泽东思维结构的意志维度[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6 李佑新;;毛泽东实践哲学论要[A];毛泽东研究总第3辑2008年第1辑[C];2008年

7 李佑新;陈龙;;毛泽东的实事求是与湘学的经世务实传统[A];毛泽东研究总第3辑2008年第1辑[C];2008年

8 李佑新;陈龙;;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湘学渊源[A];毛泽东研究2010年卷[C];2011年

9 孙尊章;徐凌;;《论语》在宋前果真不受重视吗?——与刘绪义先生商榷[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小标;;湘学传统与青年毛泽东的理论品格[A];毛泽东与中国道路——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繁花;晚清女性身体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金正秀;晚清女性传记与国族想象的形成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3 杨鹏;中国史学界对日本近代中国学的迎拒[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晓兰;审视与批判:《晨钟报》视域中的民初社会[D];上海大学;2011年

5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颜军;孙中山民权主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米华;早年毛泽东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黄林;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奇志;论清末民初思想和文学中的“英雌”话语[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海芳;湖南党史人物群体的学历结构与成长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王俊博;青年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与特征[D];湘潭大学;2010年

3 蔡玲香;蔡和森党建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远;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D];西华大学;2011年

5 古仲兵;青年毛泽东的社会改造思想[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苏丰庆;碰撞与融合—湖湘文化影响下的青年毛泽东新民理想与实践[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肖莉;民国湘籍外交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菲;三国两晋南北朝地方人物传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许斐斐;毛泽东实践观的形成及其特质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朱银银;毛泽东前后期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晓军,孙艳梅,周晓娜;高校公德教育与教师的人格[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李全彩;赵入坤;;高校公德教育的教、学、做[J];煤炭高等教育;2009年01期

3 卢六清;;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J];才智;2012年19期

4 姜楠;;大学生公德教育及其正能量效应实现途径[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4期

5 朱其训;大学生公德教育的对策[J];江苏高教;1996年04期

6 唐桂香;环境公德教育的思考[J];环境教育;1999年02期

7 朱珂;;大学生文化审美公德教育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8 孙悦;;当代公德教育成效的影响因素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4年02期

9 赵国进;;公德教育,其实是教孩子成才[J];健康生活;2006年08期

10 赵忠心;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公德教育[J];家庭教育;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高树群;余丽梅;;关于大学生公德教育的思考[A];德育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江承良;;关于青少年公德教育的问题[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3 李毅红;;公德教育与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以公共图书馆建设为例[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邢玉玺;“公德教育活动室”有声色[N];山西日报;2007年

2 柳旭;“黄金周”再次暴露公德教育漏洞[N];中国社会报;2014年

3 王立芳 平川区共和中学;小议如何加强青少年公德教育[N];白银日报;2009年

4 ;加强全民公德教育 提高市民公德素质[N];常州日报;2010年

5 特约记者 杜刚 通讯员 许春勇;新和农民工培训注重文明公德教育[N];阿克苏日报(汉);2011年

6 张先权 市一中;浅谈青少年公德教育[N];朔州日报;2009年

7 郭天明邋刘敏 宋领;青少年公德教育之我见[N];大众科技报;2008年

8 福建南安市 杨立安;学校要加强文明、卫生、公德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高玉庆;创建文明城 再掀新高潮[N];朝阳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李亚杰 熊言豪;“公德教育要注重针对性”[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汪馨兰;小学公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孙文顺;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公德教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晓莉;论公德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71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371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8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