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以沟通为中介的价值观教育实践研究——来自国际学校的经验

发布时间:2018-01-04 02:17

  本文关键词:以沟通为中介的价值观教育实践研究——来自国际学校的经验 出处:《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价值观教育 沟通 国际学校 IB课程


【摘要】:价值观教育面临三项挑战:一是如何让高度抽象的价值评判原则真正走进师生的意义世界;二是如何引导师生将本能、自发的态度和倾向上升为理性的价值思考;三是如何确保学校教育各参与方在价值建构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国内的国际学校对此作出了积极尝试并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案例分析表明,沟通在价值观教育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学校教育各参与方获得充分、平等的沟通机会时,他们会以主体的姿态参与价值诠释,积极、主动地将抽象的价值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意义世界中。而且,不同价值视角之间的碰撞能够不断激发深层次的价值反思,这是人们从感性走向理性、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必由之路。
[Abstract]:The education of values faces three challenges: first, how to let the highly abstract principles of value evaluation into the meaning world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Second, how to guid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raise their instinct, spontaneous attitude and tendency to rational value thinking; Third, how to ensure that the participants of school education occupy the main position in the process of value constructio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chools have made an active attempt and accumulated valuable experience tha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he case study shows that. Communication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education of values. When all participants in school education get full and equal communication opportunities, they will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value and positive attitude. Moreover, the collision between different value perspectives can incessantly stimulate the deep value reflection, which is people from the perceptual to rational. The only way from spontaneous to consciou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度青年基金项目“我国中小学国际教育与合作中的文化安全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YJC880106)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作出评判的基本参照原则,对人的态度和行为起着导向与制约的作用。作为评价坐标系,价值观是概括程度最高的价值意识[1],其往往表现为高度抽象的形容词,如自由、平等、宽容等。这些抽象的意义诠释不是自发的、本能的、变动不居的态度和倾向,而是“经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熙;;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建构[J];教育学报;2012年03期

2 吴倬;;关于价值观与价值观教育问题的若干理论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静;;现代汉语双音节名词的理据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2 冯德平;周渝;;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探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年07期

3 张艳秋;赵坤;;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以延边大学为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4 惠锡萍;;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J];才智;2013年09期

5 雷恒平;牛晓琴;;构建班级价值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经济师;2011年11期

6 张艳秋;赵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7 时梦;;转型期大学生社会身份的结构性变革及其价值观教育[J];皖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王金华;张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教育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33期

9 吴广庆;;美国价值澄清理论及其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10 曾永安;;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嬗变形态——近3年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卢桌彬;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视野下青少年价值观培养方法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2 马宁;“奴”现象中当代青年价值观透视[D];辽宁大学;2011年

3 欧敏;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人的因素”作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4 乔静;福建高校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5 杨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孙莉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乔丽;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偏差及教育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岳川;东方文化身份与中国立场[J];东南学术;2005年01期

2 梅立崇;试谈陈述性文化知识和程序性文化知识[J];汉语学习;1994年01期

3 耿淑梅;;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07期

4 费孝通;;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J];群言;2003年04期

5 李泉;;文化内容呈现方式与呈现心态[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3期

6 张占一;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03期

7 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03期

8 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04期

9 周小兵;罗宇;张丽;;基于中外对比的汉语文化教材系统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05期

10 朱瑞平;;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明茜;;从2008年北京教育博览会看国际学校的发展[J];世界教育信息;2008年06期

2 惠民;;教育部批准设立西安嘉惠国际学校[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6年03期

3 陈艳艳;;温情管理[J];中国新时代;2007年Z1期

4 王凤英,李现曾;价值观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余祖光;《Learning to do》的启示:把价值观教育与TVET结合起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33期

6 林声明;;论国际学校经营理论与竞争策略[J];青年文学家;2009年04期

7 陈理宣;王丽;;谈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教育[J];教育探索;2010年02期

8 ;青年学生价值观嬗变现象探析[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朱小蔓;;扩展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空间[J];教师博览;2003年04期

10 余祖光;Leaning to do——把价值观教育与TVET结合起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海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心理探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2 陈康;;开展学生营养健康教育的建议[A];2005年“5·20”中国学生营养日营养与健康高层论坛资料汇编[C];2005年

3 陈彦垒;邓金平;胡竹菁;;研究生价值取向和精神信仰的初步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帕梅拉·克婷;李新翠;;素质教育在美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秦行音;;多元文化下的教育政策发展及其意义:马来西亚[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昆山国际学校心育课题组;;《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中期成果报告[A];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C];2004年

7 胡悦;;“人生计划”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8 刘静;;与市民生活同步——上海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徐雁玲;;“脸红”的小惠[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苏国华;刘军;;多元文化融合的课程文化[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蕾;做教育一定要有大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平常;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优质化的教育品牌[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3 胡文改;帮“海归”解决子女教育难题[N];人民政协报;2004年

4 本报通讯员 萧影;追求幸福的教育[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5 崔霞;“十一五”期间可提供约4000学位[N];深圳商报;2008年

6 路熙娜;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摇篮[N];北方经济时报;2007年

7 蒋峥 马笑 王丽丽;兼容东西方教育文明 放眼国际铸现代精英[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易鑫 赵敬敬;探访京城加拿大国际学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9 田媛媛;一场中外文化的碰撞[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10 高文静;“家长陪读”能陪出什么[N];中国改革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振成;现代性社会与价值观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飞云;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席佩亚;价值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毋丹丹;传统教师德性的现代诠释[D];西南大学;2013年

5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贾海丽;经济利益多元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梁艳;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应建庆;教育中的知识合法性[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姜元涛;“世界公民”教育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亚男;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闫宁宁;澳大利亚学校价值观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叶瑜辉;新时期坚持“以人为本”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韦剑;从价值观澄清到当代人格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泽强;论广告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河南大学;2007年

6 赵娜;论影视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沈赛玲;壮族山歌文化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萨日娜;蒙汉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与其价值观发展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许淑芳;网络歌曲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杨静;价值观教育方法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76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376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8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