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理论的历史与发展趋势叙事的特征分析
本文关键词:教育社会学理论的历史与发展趋势叙事的特征分析 出处:《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产生功能论、冲突论和互动论三大理论之后,教育社会学理论似乎进入了一个积累的高原期,难见突破性的理论进展。但也有一些学者根据对时代发展的趋势、社会学大师们研究策略的转变、以及社会学分支学科发展潜力的不同选择性关注和估计,就教育社会学发展的未来趋势作出了相异的判定,主要有三种主张:教育社会学的"现代化—后现代化—全球化"趋势、"教育社会理论"趋势、"新制度主义教育社会学"趋势。鉴于对不同新理论资源的选择性支持和运用,必然带来的后果是教育社会学理论发展受制于所选理论基础实现的可能性,如中西社会发展趋势的相似度,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与技术条件以及相应分支学科理论的发展水平。
[Abstract]:In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theory, conflict theory and the interaction theory three theory, the theory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seems to have entered a accumulation plateau, theoretical breakthrough progress difficult.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scholars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imes, change the study strategies are masters of the society, as well as a branch of social science development potential the selective attention and estimate future trends o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has made a different decision, there are three main ideas: the trend of educational sociology "modernization and Post Modern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social education theory" trend, "the trend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Given the support and use of selective different new theoretical resources, the inevitable consequence is the possibility of the theory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are selected to achiev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similarity, such as Chinese and Western 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researchers The ability and technical condi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corresponding branch theor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优博计划资助项目“教育社会学理论与教育制度研究”(181200000291)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052
【正文快照】: 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门教育学和社会学之间的综合性学科,其历史发展以及在中国的发展,诸多学者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其脉络较为清晰;而至于其最近的发展和趋势虽有诸多不同的表述,诸如:停滞论、高原论、贯通论、综合论等,但似乎都认为教育社会学理论陷于一种难以突破的境地。本文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民辉;对国外教育社会学知识体系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刘云杉;国外教育社会学的新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3 钱民辉;;当代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及理论建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4 闫引堂;;教育社会学中的新制度学派:基于问题史的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2期
5 杨昌勇,孙传宏;“新”教育社会学衰退的归因分析[J];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04期
6 胡振京;杨昌勇;;论当代教育社会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J];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7 谢立中;西方社会学发展的过程与态势[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8 罗燕;教育的新制度主义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理论和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9 钱民辉;教育社会学百年进程[J];社会学研究;1997年05期
10 吴康宁;西方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上)[J];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光琳;;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惩罚及其避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2 王守恒;关于教育社会学研究本土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殷世东;教师专业化的困惑及其对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汪昌华;;论班级弱势学生群体的社会资本缺失[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胡艳涛;;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6 查啸虎;教育机会均等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周元宽;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权威的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陈群;重要他人对幼师女生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翟莉;学生家庭文化:影响师生关系的“远位变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王守恒;g,
本文编号:1376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376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