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由“教育学中国化”到“中国的教育学”

发布时间:2018-01-04 08:27

  本文关键词:由“教育学中国化”到“中国的教育学” 出处:《现代教育科学》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学 教育学中国化 中国教育学


【摘要】:教育学中国化并不现实,因为其忽略了教育学的形成路径、文化性格与中国范畴。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应该走建构中国的教育学的道路。中国的教育学是具有中国文化性格、中国教育元素、中国话语体系的教育学。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可由以下几方面路径完成:由中国教育史而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路径、由中国教育实践而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路径、由外国教育学而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路径、由教育学临近学科而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路径。
[Abstract]:Sinicization of pedagogy is not realistic because it ignores the path of pedagogy. The development of pedagogy in China should follow the road of constructing Chinese pedagog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 and Chinese educational elements.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edagogy can be accomplished by the following ways: from the history of Chinese education to the path of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edagogy. From Chinese educational practice to Chinese pedagogy, from foreign pedagogy to Chinese pedagogy, from pedagogy to pedagogy, from pedagogy to subjects and from Chinese pedagogy to Chinese pedagogy.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
【基金】:2016年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社会的高等教育责任研究”(2016SY010)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教育学对于中国来说,是“降临”而不是“诞生”,是“舶来品”而不是“土生土长”。针对中国大地上教育学的“降临”和“舶来品”性质,国人曾发出“以彼邦之教法移诸吾国,支离牵合,有其不足”[1]的声音。20世纪20年代末,国人响亮地提出了“教育学中国化”的理念[2]。20世纪5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晓光;试谈教育学的人文属性[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2 叶巧先;认识与分析:教育学中国化[J];理工高教研究;2002年05期

3 杨宏飞,刘佳;教育学面临的几个挑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17期

4 巴战龙;教育学的尴尬[J];读书;2003年10期

5 ;教育学的贫困[J];教师之友;2003年10期

6 孟兰兰;;谈隐喻在教育学中的作用[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李政涛;教育学的生命之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9期

8 周宗钞,盛群力;从“科学化”到“消亡”——对教育学的回顾和前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9期

9 李政涛;解读课程理论与教育学的关系——兼论当前课程研究方向的转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李菲;试论教育学的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定位的演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教育学方法论是什么?[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杨小微;;中国教育学:在与相关学科的对话中成长[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3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张应强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学依然面临“学科化”困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庞守兴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顶天立地”:中国教育学发展之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伍红林;调准我们教育学的焦距和色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钟启泉;告别“罐装” 走近真实[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金鑫;《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建造教育学理论大厦基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6 刘旭东 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提供平台:引领教育与社会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燕敏;论教育学话语[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程亮;教育学的“实践”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庞庆举;教育学的人性假设与理论构建的关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朱成科;生成论哲学视阈中的现实教育“道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东方;复杂性理论观照下的教育之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珂;论教育学的人文意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王晴;“教育学立场”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惠雨;论教育学话语的若干问题及未来趋势[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尹婷;批判教育学视野下的课程领导[D];山西大学;2015年

5 齐姗;德国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及其影响[D];山西大学;2015年

6 杨明;真知追求与价值追求在教育学中的统一[D];山西大学;2014年

7 佘君君;超越物理主义与实用主义:寻找教育学的哲学之根[D];湖南大学;2016年

8 张卓远;批判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D];山西大学;2016年

9 陆婷;论教育学话语的形成[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李迪;无立场教育学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77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377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1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