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融中西而求新知,由实验而探真理——廖世承教育探索管窥

发布时间:2018-01-14 23:13

  本文关键词:融中西而求新知,由实验而探真理——廖世承教育探索管窥 出处:《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廖世承 教育思想 中等教育 实验研究 当代价值


【摘要】:廖世承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教育改革家。从1919年留学回国到1970年逝世,他唯一的事业就是办教育,他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改革整整半个世纪,在中等教育、教育测量与教育实验、教师教育、校长专业化等领域均有积极的探索。其成果显著的主要原因是注重研究方法创新,他追踪国际教育前沿,非常重视实验研究和比较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探索的三个显著特征:立足实践需求,追求理论创新;坚持科学方法,倡导实验精神;融汇中西,扬长避短。
[Abstract]:Liao Shicheng is an outstanding educational reformer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his return to China in 1919 to his death in 1970, his only career was to run education. He has been engaged in educational theory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reform for half a century, in secondary education,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and educational experiments, teacher education.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nov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He tracks the frontier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Formed their own unique educational exploration of the three salient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needs of practice, the pursuit of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dhere to scientific methods and advocate the spirit of experiment; Merge Chinese and western countries, promote strengths and circumvent weaknesses.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092
【正文快照】: 廖世承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和心理学家,从1919年留学回国到1970年逝世,他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改革整整半个世纪,在中等教育、教育测量与教育实验、教师教育、校长专业化等领域均有积极的探索。一内容:领域广泛,见解深刻(一)以学制改革为基础,探索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钱源伟;论廖世承中学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2 许祖云;廖世承、陈鹤琴《测验概要》:教育测验的一座丰碑[J];江苏教育;2002年1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小学教育家形成机制研究”课题组;中小学教育家形成机制的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2 罗德红;;创生中国教育学派的知行互建之路——近10年来中国大陆的学校变革理论综述[J];保山师专学报;2009年04期

3 刘普;姜国俊;;论廖世承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项红专;;民国时期名校的校风建设[J];中国德育;2011年04期

5 杨红波;;试论清末民国时期历史课程标准的演变[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6 张晓峰;;教育家精神特质研究——以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4年05期

7 刘普;王琨;;论廖世承的师范教育思想[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仲玉英;;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中学综合课程的实施及其现实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4期

9 肖朗;项建英;;近代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以北高师和南高师为中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周险峰,张春红;陶行知与近现代教学法中国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振助;;庚款留美学生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玲;民国时期中国职业指导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光春;制度生成与实践失范[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伦信;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兰军;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论坛上的展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细谦;体育课程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粟高燕;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双重变奏[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罗德红;教育学与心理学基础关系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汪楚雄;中国新教育运动研究(1912-1930)[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向文;民国时期湖南师范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丹;道尔顿制在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托平;清末民国时期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封业琼;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生态化建设[D];河北大学;2011年

4 韩彦肖;留学生与民国职业教育(1912-1937)[D];西南大学;2012年

5 蒋良富;论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珍珍;民国职业教育研究(1912-1927年)[D];河北大学;2005年

7 孔春辉;廖世承在国立师范学院的办学思想及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汪楚雄;“新教育运动”述论(1912-1927)[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冯建;北洋政府后期(1919-1927)由校内矛盾诱发的学生罢课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红波;清末民国时期历史课程标准的教育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为桓;苏步青教育思想初探[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陈芳;论邓小平对列宁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张丽辉;论经济发展中科技的关键作用和教育的基础地位──学习邓小平科技和教育思想[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4 覃壮才;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演变模式研究[J];广西师院学报;2000年03期

5 曹天禄;论邓小平优先发展教育思想的意义[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6 陈亚玲;试论王国维的教育思想[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年06期

7 廖雅琪;21世纪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上)[J];中医教育;2000年04期

8 杜军林,张玉琳;邓小平科技教育思想的特色[J];理论与当代;2000年Z1期

9 金其桢;陆文君;;程朱教育思想今论[J];教学研究;2000年02期

10 臧志玲;当代国际主流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对我国现代教育理论的影响[J];辽宁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兵波;;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新视角——试论“重新认识”教育思想史的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吴端阳;;旅澳教育家梁披云的海疆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陈德安;米靖;;老子教育思想新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侯会明;;如何全面评价老子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程方平;;张弧《素履子》中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朱述;;唐文治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李剑萍;;左宗棠教育思想散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齐红深;;论贺钦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王松涛;;贾谊教育思想述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禹志兰;张会军;;苻坚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冲锋;展示西方教育思想的画卷[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上海市文史馆研究员 张人凤;教育思想有待深入研究[N];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陈木兰;西方教育思想:可以反复燃烧的能源[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上海市闸北八中校长 刘京海;校长的教育思想是从哪里来的?[N];天津教育报;2010年

5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系 孙肇伦;王国维的人文教育思想[N];中国教育报;2013年

6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郭振有;研讨蔡林森教育思想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韩满玲 邓保中;双方教育思想的异同[N];光明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吴莹;挖掘教师潜能 让耀眼的教育思想落地开花[N];天津教育报;2013年

9 赵明仁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校长教育思想的力与美[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全国和谐教学法研究会理事长,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王敏勤;发展中的蔡林森教育思想[N];中国教育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燕晓;毛泽东的教育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2 贾宏燕;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中国文化渊源与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顾玉军;明清时期回族教育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陈文华;老子思想的教育价值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黄慧娟;鲁道夫·斯坦纳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莹;日本近代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实践[D];吉林大学;2013年

7 李运昌;再造文明与教育革新[D];河北大学;2010年

8 李颖;教育的人性追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莹;蝶样美业:一份关于名校长的研究报告[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红乔;杨东莼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郝艳茗;论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3 腾文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4 张瑞庆;章太炎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刘忠奎;论戴季陶的教育思想[D];吉林大学;2006年

6 吴文军;《论语》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7 李海冬;邹鲁教育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8 谢德宝;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与古希腊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程礼东;论戴季陶的童子军教育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瑛鞠;梁启超启蒙教育思想的形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25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425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0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