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与“自决”:原理性课程教学应有之义——以本科《教育学》教学为例
本文关键词:“自觉”与“自决”:原理性课程教学应有之义——以本科《教育学》教学为例 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前,高校原理性课以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以教师本位型课堂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屡遭诟病。从教学内容、师生关系与知识来源等方面描述教育学课堂教学之困境,诊断与审视困境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传统课堂教学教化观的影响、课堂教学偏重浅层价值,忽视深层价值以及过分强调教学的功利价值等。"自觉"与"自决"取向之意蕴在于倡导关注个体的生成价值与意义,追寻与反思"事实"、引领生活旨趣,质疑与挑战"权威"、践行主体间平等。以此探寻的实践途径为"唤醒"学生的求知动力,聚焦学术技能之创生与启发,生成充盈着情感与灵性的师生关系。
[Abstract]:At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which takes the teaching of knowledge as the main goal and the teacher-centered classroom a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has been criticized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source of knowledge describe the predicament of pedagogy classroom teaching, diagnose and examin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dilemma, such as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enlightenment view, classroom teaching emphasis on shallow value. The meaning of the orientation of "consciousness" and "self-determination" lies in advocating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individual generation, to pursue and reflect on "facts", and to lead the purport of life. Questioning and challenging "authority" and practicing equality between subjects, the practical way to "awaken" students' knowledge motive force, focus on the creation and inspiration of academic skills, and gene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filled with emotion and spirituality.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EIA120377) 2012年度中南民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JYX12012)
【分类号】:G642.4;G40-4
【正文快照】: 宋洁绚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产生最直接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受传统课堂教学理念、模式与教学方法等因素影响,高校原理性课堂教学仍以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以教师本位型课堂为主要特征,侧重教师的被动传授,导致“以己之昏昏,难使人之昭昭”的教学尴尬实景。如何将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新;;回归实践: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自我意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张庆华;;高校法学教师研究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7期
3 江浩,李伟斌;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彭正梅;;学习中的消极经验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孟庆坤;;论酒神精神的审美救赎功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7 方银霞;;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8 郭翠菊;论怀特海的教育艺术思想[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郭翠菊;;论教师教育中教育学教学的“史·思·用”三维模式[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朱浩;;试比较马克思与卢梭的“政治自由理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绍明;;教育学的话语分析转向[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吴宗泉;;卢梭的教师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徐嵘;;夸美纽斯和卢梭“适应自然”教育思想之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张彩云;;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实验[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田山俊;;论卢梭的劳动教育思想:政治观与哲学观的角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宁本涛;李雪峰;;近二十年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探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李定清;;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人文精神建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宣兴章;;国际关系理论的古希腊根源:行动者、结构论述模式的剧场假象[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9 董朝霞;张译文;;党的“十八大”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体系设计[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10 陈黎琴;陈鹏飞;赵恒海;;基于情景学习管理决策模拟学生态度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宋燕;大学教学学术及其制度保障[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昆;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雪梅;幼儿家庭教育中母子冲突关系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陆文龙;小学体育课运用游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钱艺;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徐霞;初中政治课堂提问优化策略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7 魏奇;浅析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中国教育[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怡;论教育惩罚在高校中的合理使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罗国锋;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治;研究型课程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胡建华;;数学教育创新的途径与策略——数学教育案例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年02期
2 王凤伟;;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常见错例和诊治[J];中学生数理化(高三版);2006年10期
3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殷金生;;计算人体运动内力矩的一项原理性误差[A];第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198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贺锋;多泵多体制飞机液压原理性试验平台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26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426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