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淡忘的教育理念:以逻辑服人——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中的哲学思想
本文关键词:一种被淡忘的教育理念:以逻辑服人——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中的哲学思想 出处:《学术界》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昆体良是古罗马教育史上影响最大、最负有盛名的雄辩家和教育家。他的代表作《雄辩术原理》系统概括和总结了古罗马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较为完整的雄辩教育思想以及培养雄辩家的方法、原则和具体内容。昆体良在继承西塞罗等人教育主张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了雄辩家、演说者的逻辑训练问题,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一套雄辩教育逻辑思想体系,他强调逻辑思维与逻辑知识不仅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是教育的基本内容,而且其理论中的逻辑思维和逻辑知识打破了当时哲学家与雄辩家老死不相往来的隔阂,让其教育理论更具科学性。无论是对教育理论的总结和创新,还是培养雄辩家的教育实践和过程,昆体良在践行自己教育理念中始终坚持内在的"逻辑思维"。
[Abstract]:Quintieliang is the most famous and influential orator and educator 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Roman education. His masterpiece the principle of eloquenc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and summarize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ancient Roman educati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relatively complete educational thought of eloquence, as well as the methods, principles and concrete contents of cultivating eloquent speakers.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educational ideas of Cicero and others, Quintiang specially studied the eloquents. The speaker's logic training has formed his unique set of eloquent educational logic thought system. He emphasizes that logical thinking and logic knowledge are not only the proper meaning of education, but also the basic content of education. Moreover, the logical thinking and logic knowledge in his theory broke the gap between the philosopher and the eloquent, and made his educational theory more scientific, whether it was the summary and innov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theory. Or cultivate the eloquent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process, Kun Tse-liang always adhere to the inherent "logical thinking" in carrying out his own educational idea.
【作者单位】: 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系;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2A077)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0-09
【正文快照】: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曾经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对于这个“李约瑟难题”,一直以来都是见仁见智。其中,若从哲学的高度来看,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哲学思维上的因素所导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戚海燕;吴长法;;古代中西方文化教育的“源”差异之比较[J];学术界;2010年08期
2 蔡曙山;;认知科学框架下心理学、逻辑学的交叉融合与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3 舒心心;;加强逻辑教学 推进素质教育[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周祯祥;现代逻辑学科的发散性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雪;杨帆;;论政治认同实现理路的三个维度[J];改革与开放;2016年11期
2 吴长法;;一种被淡忘的教育理念:以逻辑服人——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中的哲学思想[J];学术界;2016年05期
3 谭光辉;;认知符号学与认知科学的分工与融合[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4 王刚;;环境治理新概念引入的价值与限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5 王刚;;个案研究类推的方法与逻辑反思[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6 张文跃;;高职学生挫折心理类型及应对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学理论;2015年36期
7 蔡曙山;;论人类认知的五个层级[J];学术界;2015年12期
8 霍涌泉;吴晶;马明明;张秀青;宋佩佩;;历史上的反心理主义浪潮及当前“心理主义”回归[J];心理学探新;2015年06期
9 王刚;;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走向——兼与乔晓春教授商榷[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年06期
10 张建军;;高阶认知视域下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与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5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裴雯;试论古典时代雅典的粮食进口问题[J];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秋云;;关于《学记》与《雄辩术原理》教学思想的比较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冯琳娜;;《学记》与昆体良《雄辩术原理》的比较及其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14期
3 ;[J];;年期
,本文编号:1433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433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