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戴震教育过程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9 23:56

  本文关键词: 戴震 “去私顺欲” “解蔽明理” “理欲统一” 教育过程 出处:《学术交流》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戴震从元气实体论出发,提出"血气心知"为人性实体的自然人性论,论证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人或局于私或限于蔽,不能尽其才,可通过教育使人成为仁智兼备之士。教育过程就是"去私""解蔽"的过程。"去私"的途径是平恕,以此来顺欲成仁,同时也是认识社会规律的过程;"解蔽"的方法是为学,以此来明理求真达智,同时也是认识自然规律的过程。成仁达智是理欲统一的必然体现。"去私顺欲"、"解蔽明理"、"理欲统一"思想对当今的情感教育、树立良好学风、协调德育与智育关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Abstract]:Dai Zhen , based on the theory of Yuanqi entity , put forward the natural human nature theory of " blood gas core knowledge " as the human nature entity , and demonstrated the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education .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09
【正文快照】: 一、生平简介戴震(1724—1777),休宁隆阜(今安徽黄山屯溪区)人,字东原,号杲溪,清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在《孟子字义疏证》、《原善》等书中详细阐明其哲学主张,认为宇宙本原是物质性的气,“理”是事物所具有的规律,与事物密不可分,否定程朱“理气”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巧珍,孙承平;关于新发现的戴震佚诗二首[J];黄山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童宝刚;戴震与龚自珍[J];黄山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郑舍农;《戴震评传》:求得对于一代大师的“十分之见”[J];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12期

4 陆忠发;戴震对清代以来中国学术研究的影响[J];江淮论坛;2002年06期

5 杨应芹;戴震与江永[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6 王世光;汉宋兼重——论戴震易学思想[J];呼兰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7 吴根友;戴震伦理学中的自由思想申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年04期

8 黄爱平;戴震的学术主张与学术实践[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杨应芹;戴震著述书目补正[J];江淮论坛;1994年02期

10 沈玉龙;“己之意见”与“心之同然”——论戴震的“意见”、“理义”说及其意义[J];贵州社会科学;199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利山;;朱熹与戴震[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2 刘鄂培;;韩愈·朱熹·戴震[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3 于龙;;戴震与自然科学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王达敏;;论姚鼐在四库馆汉宋之争中的立场、孤立及其告退主因[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吴培德;;戴震的《诗经》研究——《毛郑诗考正》读后[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巍;;钱穆与胡适梁启超关于清代学术史整理的思想交涉——以戴震研究为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7 李太平;;清代乾嘉汉学德育思想的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赵伯雄;;《周礼》中的正月为夏正说[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9 蒋小波;;“道问学”与“尊德性”——胡适派学人与现代新儒家的“汉宋之争”[A];2008年台湾文学现代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傅海伦;;戴震的数学教育评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峰;“治学的谨严”与“思想的勇敢”[N];光明日报;2004年

2 赵谊翔 张帆 沈爱萍;委员提案促成戴震小学揭牌[N];江淮时报;2010年

3 张和敬;寂寥戴震墓[N];安徽日报;2006年

4 记者 章红雨;广西师大社推出《戴震生平与作品考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5 殷元元;戴震公园改造有序进行[N];黄山日报;2006年

6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吴根友;戴震开中国古代哲学语言分析之先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孙以楷;戴震与新安理学[N];光明日报;2003年

8 陶清邋安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还原戴震[N];光明日报;2007年

9 魏长宝;戴震的“字义疏证”学及其思想效应[N];光明日报;2004年

10 胡发强;和谐之花吐芬芳[N];黄山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标;“自然”与“必然”的融贯[D];西北大学;2013年

2 王艳秋;戴震重知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庆伟;东传科学与乾嘉考据学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程嫩生;戴震诗经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彭公璞;汪容甫学术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刘雪飞;余英时儒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7 赵庆伟;清代孟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奕;清代中期经学家文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温航亮;汪中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王彩琴;cπ邸斗窖浴酚米盅芯縖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2 张飒;戴震的社会秩序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何玉文;试论戴震与西学[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4 李慧敏;论戴震的理欲观[D];安徽大学;2010年

5 曹玉花;试析戴震的理欲观及其意义[D];山西大学;2012年

6 李宙;论戴震对程朱理学的扬弃[D];安徽大学;2011年

7 方荟;论戴震的性善说[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8 杨峰;戴震的理欲观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9 梁拯;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中的经典诠释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

本文编号:1446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446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8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