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面对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的“实证科学”化
本文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 教育研究 教育决策 出处:《教育发展研究》2017年1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数据技术除了带来教育教学活动方式的变化,还引起教育管理、教育决策与教育研究的范式转变。大数据技术以"大数定律"为基础,通过相关性或关联性分析,寻找教育活动的内部主导因素和高关联性外部因素,为教育决策、教育管理和教育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教育研究、教育管理与教育决策既强调"合规律性"也要求"合目的性",因而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还存在局限性。本文指出,不能机械应用大数据技术解决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应该理性看待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的"实证科学"化,理性实现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的科学化。
[Abstract]:Big data's technology not only brings about a change in the way of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but also leads to a paradigm shift i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educational decision-making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Big data's technology is based on the "law of large numbers" and is analyzed by correlation or relevance. Looking for internal dominant factors and highly relevant external factors i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educational decision-making,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al decision-making not only emphasize "regularity" but also "aim". Therefore, there are still limitations in applying big data technology to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decision-making. We can't apply big data technology mechanically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education faces. We should rationally treat the "positive scien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decision making, and rationally realize the scientizatio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decision making.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人文社科处;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颖秀;教育决策失误原因分析[J];中小学管理;2002年02期
2 王世忠;;经验在教育决策中的局限性[J];中小学管理;2007年07期
3 毛俊杰;;植根教育调研 服务教育决策——评《教育调研与决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年03期
4 温善策;教育决策中的哲学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1992年04期
5 汤正康;乡镇教育决策不能合法不合理[J];中小学管理;1997年Z1期
6 袁振国,周军;教育代价与教育决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01期
7 庄西真;知识在教育决策中的作用——兼论教育决策中决策者和知识人的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2期
8 王晓辉;关于教育决策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9 龚阳春;试论科学的教育决策[J];教学与管理;2003年24期
10 张雪玲;教育决策应正视世界文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J];理论导刊;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锡宏;;日本重大教育决策的咨询论证制度以及对我国的借鉴[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童宏保;;基于“木桶原理”的教育决策与政策设计[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为教育实践服务 为教育决策服务[A];黑龙江省社科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C];2010年
4 田宝宏;;“面向生活”的教育研究成果评价问题分析[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王彩霞;;教育研究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研建[A];甘肃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喻忠恩;;近十年民国广东教育研究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尹筱莉;;科学教育研究方法论及其反思[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傅维利;;教育研究原创性探析[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刘继忠;公众和媒体如何助力教育决策[N];中国教育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王友文;政协委员:教育决策如何做到科学前瞻[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特约评论员 熊丙奇;没有教育决策话语权,谁都是弱者[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4 贺春兰;教育决策中如何确保有效的公众参与?[N];人民政协报;2013年
5 国家教育决策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范国睿 教授;努力构建科学民主的教育决策理论与实践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国家教育决策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陈国良 研究员;建设教育决策服务系统 提高国家教育治理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国家教育决策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系主任 郅庭瑾 教授;创新体制机制保障教育决策智库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8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杨润勇;地方教育决策要从政策分析中来[N];中国教育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修菁;教育决策急需告别“感觉”,依赖“数据”[N];人民政协报;2014年
10 记者 张宝敏;督导报告作为地方教育决策主要依据[N];中国教育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振东;教育研究的主体性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杜晓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伍红林;合作教育研究中两类主体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闫旭蕾;教育中的“肉”与“灵”[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鑫;教育科研与教育决策互动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2 苗绘;规避教育决策失误的问责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穆晓莉;美国思想库教育决策咨询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蓓;教育研究科学化的理性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5 叶正茂;教育现代化和教育研究现代化动态观探讨[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志高;当前我国教育研究规范性的理论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洁;“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范式:英国的论争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林宁;复杂性视阈下的教育研究范式探究[D];河南大学;2006年
9 彭娟;整合视野中的教育研究与思维方式的变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任军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研究范式思想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42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542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