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先秦儒家人性论思想对当代德育工作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3-07 15:33

  本文选题:先秦 切入点:儒家 出处:《湘潮(下半月)》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先秦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教育是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源头,而儒家文化作为先秦时期的重要文化思想在道德教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先秦时期道德思想大厦的奠基人,儒家人性论思想对与道德规律的阐释和探索,开创了人类早期道德教育思想的先河。在当代经济社会得到迅猛发展,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的道德生活出现了许多新矛盾、新问题,而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就要使道德教育与新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在吸取优秀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建构一种新的德育理念,而先秦儒家"人性论"思想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理论基础。
[Abstract]:The moral education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period of pre-Qin society is the sourc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while the Confucian culture, as the important cultural thought of the pre-Qin perio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ral education, and was the founder of the moral thought edifice in the pre-Qin period. The interpret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onfucian theory of human nature and moral law opened the way for the early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of mankind. At the same tim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material life has been improved constantly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many new contradictions and new problems in people's moral life. To solve these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we must adapt moral education to the new social 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 a new moral education concept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ideas. The pre-Qin Confucian thought of human nature provides us with such a theoretical basis.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分类号】:G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强;20世纪的先秦儒家礼法思想研究[J];学术研究;2000年10期

2 吴高歌;论先秦儒家的理性[J];晋阳学刊;2003年01期

3 陈汇;论先秦儒家生死观及其现代价值[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台秀珍,赵志军,李金川;先秦儒家"德政"、"德教"关系论[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4期

5 张瑞雪,李化成;秩序与和谐——论先秦儒家对和谐社会的构想[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熊申英;罗南石;;先秦儒家“乐治”思想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7 胡启勇;;先秦儒家法辨正[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姚迎春;;先秦儒家“以乐修身”思想论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胡亮;周怀红;;先秦儒家忧患思想对现代社会忧患意识建构的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01期

10 文丽;;试论先秦儒家忠孝观的现代扬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芳;;先秦儒家的消费经济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定文;;试论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现代转化[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英杰;赵东玉;;鸟兽不可与同群——先秦儒家视野中的人兽之别[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燕国材;;先秦儒家的学习理论[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5 李畅友;;先秦儒家人生学说的启示——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思考[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周宏;;先秦儒家天人学说中的交互主体思想探析[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章立明;;试论先秦儒家政治伦理向现代经济伦理转换的可能性[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周山;;先秦儒家关于道德品性的思考[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倩;;中华生态文明的原初典范——先秦儒家生态哲学论析[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10 马元良;;先秦儒家的生态哲学智慧[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周树华;先秦儒家的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于民雄 作者系贵州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浅论先秦儒家的和谐观念[N];贵阳日报;2007年

3 李孝纯;浅谈先秦儒家的学习观[N];学习时报;2002年

4 吉林大学 吴树勤;先秦儒家丧礼的功能与实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东师大哲学系教授 顾红亮;简评《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N];光明日报;2010年

6 明辉;教化始于刑罚前 先秦儒家法律观[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关健英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从税赋讨论看先秦儒家的民生关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欧阳祯人;郭店儒简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启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9 张孝进;文史贯通与儒者风范[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丽丽;先秦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迎华;先秦儒家生死观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4 韩章勇;先秦儒家德寿思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米继军;先秦儒家中庸之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瑞雪;秩序与人:先秦儒家法思想新论[D];西北大学;2006年

7 张杰;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8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陈继红;“分”与伦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谢桂山;圣经犹太伦理与先秦儒家伦理之比较[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洪燕;先秦儒家自强思想的德育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姜洪斌;论先秦儒家治国理论的现代应用[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郑伟伟;先秦儒家知己意识探析[D];郑州大学;2009年

4 王静;先秦儒家生命教育思想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余佳润;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构建的德性基础及其实践路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雷力嫣;先秦儒家尊严思想探佚[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王娇;先秦儒家刚毅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马兰兰;论先秦儒家“义利之辩”[D];河北大学;2015年

9 冷文;先秦儒家生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10 王灵敏;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转向[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79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579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e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