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中的同情之爱
本文选题:现代教育 切入点:教育爱 出处:《教育学报》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育和爱的原初共生共存在现代性中遭受根基性损伤。现代教育以理性和效率作为自我身份认同话语来凸显自身对整饬秩序和经济价值的至上追求,同情和爱等表达人类在联合生活中深沉情感联系的内容被视为盲目和低效而遭受忽视,它们失去在现代教育中本应有的地位、价值和意义。这致使教育和人的生存都陷入了困顿。现代教育回归教育中的同情之爱,可以通过还原教育和教育爱的原本面貌而恢复人的完整、自由存在。
[Abstract]:The primary symbiosis of education and love is fundamentally damaged in modernity. Modern education regards reason and efficiency as self-identity discourse to highlight its pursuit of orderliness and economic value. The expressions of compassion and love, which express the deep emotional connection of human beings in joint life, are ignored as blind and inefficient, and they lose their rightful place in modern education. Value and meaning. This causes education and human survival to fall into a dilemma. Modern education returns to the love of compassion in education, can restore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of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love and restore the integrity of human beings, free existence.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石中英;;社会同情与公民形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朱晓宏;;爱、同情与学校德育:基于舍勒的价值现象学理论[J];教育学报;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延年;马玉坤;;是捍卫人性尊严,并非趣味低级——《聊斋志异·犬奸》新解[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2 向宝云;卢衍鹏;;生存的艰难与平凡的伟大——简评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5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6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张能为;伽达默尔“第三次启蒙”与现代科学化时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李昭昊;墨翟和平观的哲学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世东;;论《管子》对生态伦理思想与实践的发展[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李怀;赵万里;;“制度人”假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4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王燕;;当代詈语的嬗变[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解明;;浅谈有时代特色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晏鹰;朱宪辰;;理解诺斯制度分析理论的变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华丽;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理论分析及培养途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赵小军;萨特实践观与马克思实践观之比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石中英;;全球化时代的教师同情心及其培育[J];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2 张任之;爱与同情感——舍勒思想中的奠基关系[J];浙江学刊;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娟;;回归教育[J];北京成人教育;1984年04期
2 周瑞山,,杨利如;美国:回归教育透视[J];成人教育;1994年12期
3 黄树青;;以求真的态度回归教育的本真[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0年09期
4 吴红;;关注学生个性 回归教育本真[J];青海教育;2013年01期
5 廉军;谈回归教育[J];宁夏教育;1987年09期
6 孙兰;素质教育必须回归教育的本源[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10期
7 何爱霞,柳士彬;回归教育与教劳结合论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8 许瑞泉;;构建我国回归教育制度刍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14期
9 ;高校建设要回归教育本身[J];高校教育管理;2009年01期
10 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J];发现;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登X;;知识回归生活 教学回归教育[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陈薇莉;;新形势下博物馆营销和管理的探索[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专栏撰稿人 郝洪山;为体育回归教育而喝彩[N];新疆日报(汉);2013年
2 王超明;回归教育本身的教育公平与效率[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北京商报记者 程铭R
本文编号:1608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608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