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回报的城乡差异与收入传递机制
本文选题:教育回报率 切入点:分位数回归 出处:《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摘要】:基于CHIP数据和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的研究表明:城市劳动者只有接受高中以上教育才能显著提高其工资水平,外来务工人员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回报率比城市劳动者要高。此外,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发现,高中教育起到了缩小城市内部低收入阶层与其他阶层收入差距的作用,而大专及以上教育缩小了中等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的差距。就外来务工人员而言,接受初中及以下阶段教育起到了缩小中低收入阶层与高收入阶层收入差距的作用,而大专以上教育对其收入差距产生了"马太效应"。通过分解城乡工资差距发现,改善农村劳动者的教育回报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熨平城乡居民群体特征差异,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Abstract]:The study based on CHIP data and two-stage least square method shows that only urban workers receive high school or higher education can their wage level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rate of return of migrant workers receiving college and above educa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urban workers.In addition, using the quantile regression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high school education can reduce the income gap between the low-income class and other classes in the city, while the junior college and higher education can narrow the gap between the middle income class and the high income class.As far as migrant workers are concerned, educ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below has played a role in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 between middle and low income groups and high income classes, while higher education has produced a Matthew effect on their income gap.By decomposing the wag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t is found that improving the educational return rate of rural workers can to some extent iron ou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nd narrow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EGA 130390) 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第55批)(2014M550167)
【分类号】:G40-0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邢春冰;;迁移、自选择与收入分配——来自中国城乡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0年02期
2 张车伟;;人力资本回报率变化与收入差距:“马太效应”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3 陈斌开;杨依山;许伟;;中国城镇居民劳动收入差距演变及其原因:1990—2005[J];经济研究;2009年12期
4 吕康银;王文静;;我国行业间工资差异的测度与分解[J];求索;2008年07期
5 张凯宁;;高等教育与收入分配:改变命运还是阶层锁定——基于CGSS2008数据的实证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年02期
6 董银果;郝立芳;;中国教育投资回报率度量的关键问题探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张兴祥;;我国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研究——基于CHIP2002数据的实证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泽云;;教育收益率估算中的几个方法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1期
2 刘泽云;;教育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结构效应和价格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谢周亮;;家庭背景、人力资本与个人收入差异[J];财经科学;2010年05期
4 靳卫东;何丽;;我国公共人力资本投资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J];财经论丛;2010年01期
5 王小龙;兰永生;;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教育支出的冲击及财政政策含义[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6 魏下海;李树培;;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的经验研究[J];财贸研究;2009年05期
7 曾小春;王金龙;;技术进步对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4期
8 邓大松;胡宏伟;石静;;进城农民教育和工作经验对收入倒“U”型影响的检验[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万建香;梅国平;;基于基尼系数人均人力资本的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9期
10 梁润;;中国城乡教育收益率差异与收入差距[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丽;;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申涛;和荣;楚文杰;周晓娜;;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微观分析——对教育收益率的初步估计[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王德文;蔡f ;张国庆;;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与工资决定: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4期[C];2008年
4 徐舒;;劳动力市场歧视与高校扩招的影响——基于信号博弈模型的结构估计[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4期[C];2010年
5 FAN Hong-zhong;ZHANG Ting;LI Ming-liang;;City Size,Housing Price and Resident Income Gap[A];Journal of Contemporary Finance and Economics(English Version 2014)[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晓芳;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郭凤鸣;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工资差异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文武;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5 刘霁雯;我国居民收入与国内旅游消费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崔荃;家庭背景、教育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差距[D];复旦大学;2010年
7 郑震;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李宪印;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非农收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黄潇;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习明明;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变动趋势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海姣;辽宁省宏观经济投资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朱璐璐;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人力资本投资及收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王敏;从Kuzenets倒U曲线出发的上海市城乡收入差距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桑操;我国教育回报水平的估算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秀娟;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与收入分配差距关系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王鹏;经济增长方式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王教荣;初次收入分配失衡及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勇;江西财政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9 刘祥思;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投资决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赵U,
本文编号:1720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720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