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信息技术与新的教育不公平——“数字鸿沟”的出现与应对

发布时间:2018-04-09 00:10

  本文选题:信息技术 切入点:“数字鸿沟”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10期


【摘要】:信息技术带来了知识的大爆炸,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道德困境——"数字鸿沟"的出现与扩大。学校教育中的"数字鸿沟"一方面体现在不同群体学生接触信息技术水平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不同群体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与水平的差异。尽管学校教育中"数字鸿沟"的产生主要是由信息技术在教育体系外的拥有和使用决定的,但许多研究者认为,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可以扮演一个具有补偿作用的均衡者角色。应对"数字鸿沟"所带来的新的教育不公平,学校首先应作为基础作用的均衡者——确保为所有群体学生提供获取信息技术的必要途径,但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应作为关键作用的均衡者——超越对信息技术使用技能的过度追求,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自身能力,并获得自身所需的信息资源。
[Abstract]: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rought about the explosion of knowledge,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lso created a new moral dilemma-the emergence and expansion of the digital divide.The "digital divide" in school education is reflected i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students' access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different groups on the one hand, and in the ability and level of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different groups of students on the other.Although the emergence of the "digital divide" in school education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ownership and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ide the educational system, many researchers believe that schools and ot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can play a compensatory role as equalizer.In response to the new educational inequities created by the "digital divide", schools should, above all, act as equalizers of the fundamental role of ensuring that all groups of students are provided with the necessary access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t more importantly,The school should be the equalizer of the key role-surmounting the excessive pursuit of the skills of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uiding students to make full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xpand their own ability, and to obtain their own information resource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0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董泽芳;何青;;数字鸿沟与教育不平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2 何恩基,张玉侠;美国教育信息服务折扣政策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3 孙祯祥;;从技术的角度关注教育公平——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视角[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年04期

4 王美;徐光涛;任友群;;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一剂良药抑或一把双刃剑[J];全球教育展望;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蒲善荣;;教学媒体选择的恰当性探析——以外语听力教学需求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05期

2 杨文武;张一春;;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成人教育;2014年11期

3 黄荣怀;胡永斌;刘晓琳;;数字教育资源的开放成熟度模型研究——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研究(二)[J];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4 李志涛;;美国公立中小学信息化发展的纵横比较及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05期

5 郑鲁根;;以教育技术的视角论教育公平[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年11期

6 黄越;;校园网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的机制问题[J];教育信息化;2006年06期

7 朱德全;林克松;;信息技术视角下的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理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年02期

8 林敏华;;现代教学媒体在技工学校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年05期

9 熊艳艳;刘修岩;;经济发展、资源配置与教育公平——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4年10期

10 肖龙海;姚佳佳;董怡;潘迪妮;;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网络高考调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义X;公共信息资源的多元化管理体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闫效鹏;美国教育权利社会保障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2 张建欣;“5.12”汶川地震四川灾区教育信息化政策实效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国桂环;中美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现状与优惠政策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海静;九年级化学教科书插图设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布琳达·葛利,陈丽;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鸿沟[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21期

2 熊才平;;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城乡差距调查报告[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3 卢锋;唐湘宁;;从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化到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兼论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道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4 钱小龙;邹霞;;美国信息无障碍事业发展概况:Section 508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5 胡鞍钢,周绍杰;中国如何应对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3期

6 罗小茗;;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以上海“二期课改”为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年04期

7 钱志亮;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公平问题——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年会会议综述[J];教育科学;2001年01期

8 熊才平;吴瑞华;;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J];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9 任友群;杨向东;王美;赵健;庞维国;林立甲;;我国五城市初中生学业成就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教育研究;2012年11期

10 江峰;;新数字鸿沟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刚;从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谈教师角色的转变[J];教育探索;2000年02期

2 冯沈萍;试析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J];四川三峡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实习归来话信息技术[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中小学必修信息技术[J];知识经济;2000年01期

5 李山;;怎样面对信息技术对教师提出的挑战[J];教育仪器设备;2001年03期

6 赵凤飞,吴长江;现代信息技术是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催化剂”[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1期

7 董玉琦;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若干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年08期

8 李细民;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促进教学改革[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陈逸军;论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挑战[J];嘉兴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10 张俐蓉;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问题与策略[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谷麦征;费玮;张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与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邢程;李玉梅;邵伟;余敏;吴克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3 张明凯;;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4 张卓星;朴姬顺;;信息化环境下新型学与教方法的探析——信息技术型学与教的方式[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5 苏兴亚;;浅谈计算机的普及与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6 郑迅;;用更广泛的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活动——以录制视频活动为例[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钟淑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全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与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何妙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杨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点亮孩子们的课堂[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林卫民;学科与信息技术的交错[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宋树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十大误区![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3 廊坊六小 刘永军;信息技术之教学浅谈[N];廊坊日报;2008年

4 九江外国语学校 李艳;信息技术与术科课程的整合[N];九江日报;2009年

5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晓平;信息技术教研之我见[N];中国电脑教育报;2010年

6 山东省茌平县第二中学 商洪飞;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刍议[N];中国电脑教育报;2010年

7 宿迁市钟吾初中 许香;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的策略[N];学知报;2010年

8 都匀一中艺术组 徐艳;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创新课堂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N];黔南日报;2011年

9 阳廷勇;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很必要[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4年

10 河南滑县教师进修学校 刘淑红;小议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冲击[N];学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泽清;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性探析[D];东北大学;2010年

2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春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江陆堂;基于信息技术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靳琳;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析[D];天津大学;2007年

4 熊铁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间的协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蔡丽;新课改背景下西安高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侯振中;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整合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屈勇;基于信息技术的情景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张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直;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乔琴;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23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723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b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