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比较教育研究的图景——主题、方法、地域
本文选题:比较教育 + 研究图景 ; 参考:《比较教育研究》2014年02期
【摘要】:本文以日本《比较教育学研究》2002~2011年10年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大会报告以及课题研究为研究对象,从研究的主题、方法、地域三个维度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由此描绘日本比较教育研究的图景。在研究主题上,日本比较教育研究主要着眼于教育体制改革、教育财政和管理、教育公平、言语教育以及教育质量等方面;在研究方法上,文献法虽然是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但同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研究地域上,单一国家研究占有非常高的比例,对亚洲国家的教育尤其关注;此外,大规模的跨国比较研究也非常引人注目。
[Abstract]:Based on the academic papers, conference reports and subject studies published in Japan from 2002 to 2011, 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subjects, methods and regions.This depicts the picture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in Japan.On the subject of research, Japanese comparative education studies mainly focus on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educational finance and management, educational equity, speech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quality. In terms of research methods, the literature method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means.But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become a trend to adopt a variety of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region of study, the single country study occupies a very high proportion, and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of Asian countries. In addition, the large-scale cross-country comparative study is also very noticeable.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日本九州大学人间环境学府;
【基金】:教育部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比较教育范式研究”(项目编号:11YJC880142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05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增俊;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J];海南师院学报;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乔仁洁;;近十年我国比较成人教育研究综述[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杨惠颖;杨曦;许亮;;《比较教育研究》1998-2004年论文研究策略统计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S1期
3 杨素萍;;中日比较教育研究的比较研究——以学术论文分析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武丽梅;张磊;;从比较教育学观照我国当前的教育问题[J];文教资料;2008年09期
5 王娟涓;;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与方法论之初探[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袁春艳;当代国际外语教学法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立娟;贝雷迪比较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冒石宏;;新课程教学评价初探[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05期
2 王永胜;;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J];各界文论;2007年06期
3 陈红桂;刘洪寅;;策略关系与资本主义国家——鲍勃·雅索普的理论主题、核心思想与趋势[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薛彩玲;;舞起高考作文的龙头[J];甘肃教育;2008年24期
5 文可义;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规划及其方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李春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讨论式教学法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7期
7 陈荣;;立意构思成文的艺术摭谈[J];21世纪中学生作文(初中教师适用);2009年11期
8 王存凤;;好一朵美丽的作文花[J];青春岁月;2010年18期
9 赵莉娜;;考试作文的应急处理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01期
10 何万宇;董建军;;导课的艺术[J];才智;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加;;学龄期听障学生语言训练的策略与方法[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肖启亮;;试谈企业图书馆的导读工作[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怀家;;普通砼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纵横谈[A];2009'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与管理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周敏;;美容临床心理护理方法的探讨[A];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5 徐宏伟;;认知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与方法[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胡淑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和方法[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志红;周娟;孙少兰;;短波通信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项佩泽;何韶敏;;企业技术创新思路和方法的探析[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徐家英;杨如康;;降低线损的方法探讨和研究[A];2007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哲海;;微囊藻(Microcystis)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N];中国邮政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章国斌;全国旅交会唱响红色主题[N];江南游报;2005年
3 曹玉松;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N];中煤地质报;2005年
4 殊逊;“网络与书”提倡主题阅读[N];中国文化报;2005年
5 早报记者 乐琰;“主题”开发再掀投资潮[N];东方早报;2005年
6 记者 施建 实习生 赖丹花;购物中心初尝“层层主题文化”[N];民营经济报;2005年
7 沙建国 董克菊;最佳主题党日:帮民富 暖民心[N];中国档案报;2005年
8 记者 黄景莉 夏水夫;长三角16城市行谋划房贷发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9 洪和胜;我市拉开科普日活动帷幕[N];台州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周映夏 江晓明 通讯员 崔超文;鲜明主题记录成长历程[N];中山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跃敏;基于主题和主体框架的工程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李立丰;美国刑法犯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鲁定元;文学教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何永华;回顾性职业接触评估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复旦大学;2005年
5 程嫩生;戴震诗经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王加虎;分布式水文模型理论与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卢虎;美物之道[D];东南大学;2005年
8 曹林红;“国民性”主题的流变与中国现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7年
9 裴艳艳;王安忆小说主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唐承沛;中小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与方法[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一汽产品战略策划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周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3 杨琦;国有企业在外资并购中的定价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4 石磊;湖南省高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5 胡伟;论大学生挫折教育[D];武汉大学;2005年
6 喻芒清;大学生成才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陈丽娟;探索更为合理的性别视角的译作评论[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8 韩留柱;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尔翟;中海油勘探开发物流基地发展规划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10 是莺;论鲁迅的文学史思想[D];扬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38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7388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