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国民性:教育的人性旨归
本文选题:教育 + 国民性 ; 参考:《教育学术月刊》2014年08期
【摘要】:国民性概念具有模糊性、表层性、历史性和相对性。把国民性概念当作一个群族现实人性的概括,在此基础上谈国民性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表层。国民性教育必须超越现实人性,最终要超拔到超群族的人性层面。
[Abstract]:The concept of national nature has fuzziness, surface nature, historicity and relativity.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sex is regarded as a summary of the real human nature of a group of groups.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education of national sex often only stays on the surface. The education of national sex must transcend the real human nature and eventually overdraw the human level of the super group.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德性与规则:西方道德教育的古今之变与古今之争”(CEA130142) 南京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南京师范大学“校青年人才科研培育项目”(12QNPY02)
【分类号】:G40-0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元涛;“素质关怀”下道德教育的理性反思[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谢红仔,高伟红,钟炳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背景、旨归及理想——兼评广州市沙园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9期
3 金语;重树“师道尊严”[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2年03期
4 张俭福;自控式学习动机的培养[J];中小学管理;2002年10期
5 粟高燕;人文、科学教育的历史逻辑及其现实意义[J];台州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王攀峰,单振涛;试论审美教育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王海涛;走出片面素质教育的误区[J];投资北京;2004年08期
8 陈聪诚,夏赛元;教师创新素质培养:教师继续教育的不易旨归[J];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10期
9 杨德广,朱炜;“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述略[J];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04期
10 王泽应;论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河北省武安市特教学校 刘刚;我们应教给孩子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课外辅导”走热让我们反思什么?[N];人民政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轶芳;交往教学理论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牛利华;从生活世界中生成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马勇;论理解性教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93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793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