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峙背后的联姻——论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教育思想
本文选题:结构主义 + 后结构主义 ; 参考:《比较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摘要】: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是西方20世纪5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的重要学术思潮,对教育思想的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后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为当代教育改革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结构主义从结构主义发展而来,它们表面上看似对峙,但实质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结构主义教育思想里面,解构的萌芽已经出现;在后结构主义思想里面,结构主义的影子还没有消除。正像一块硬币的正反两面,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难舍难分,共同为教育思想的研究提供了某种行之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Abstract]:Structuralism and post-structuralism are important academic thoughts which have appeared since 1950s in the West, which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research of educational thought, especially post-structuralism educational thought. It provides an effectiv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ntemporary education reform. Post-structuralism developed from structuralism, which appeared to be confrontational on the surface, but closely related in essence. In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of structuralism, the germination of deconstruction has already appeared; in the thought of post-structuralism, the shadow of structuralism has not been eliminated. Just lik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ides of a coin, structuralism and post-structuralism cannot be separated, which together provide some effective tools and means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al thought.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杭州师范大学“勤慎研究”项目资助
【分类号】:G40-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叶绪江;对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再认识[J];教育探索;2002年03期
2 李克建;;后结构主义教育研究:路向与谱系[J];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克建;;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10期
2 曾英;浅谈布鲁纳《教育过程》的主要设想[J];外国教育研究;1994年04期
3 顾明远;基础教育与创新精神[J];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霞;课程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明;方法论的焦虑与变革——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当代中国思想氛围[J];文艺争鸣;2002年05期
2 徐畅;;从罗兰·巴尔特看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嬗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邓绍秋;后结构主义与禅宗美学的相似点[J];云梦学刊;1999年02期
4 余岱宗;叙事模式研究: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李志超;朱成科;;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课程研制的嬗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10期
6 黄鸣奋;后结构主义与超文本理念[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赵耸婷;建构主义:一种后结构主义学习理论[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张杰;;后结构主义认知理论对翻译文学理论的几点影响[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朱晓斌;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嬗变[J];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10 ;从后结构主义看后现代课程论[J];中学语文;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轩辕轲;;陈亮事功之学的教育思想简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赵蒙成;;斯宾塞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方晓东;;希腊化与罗马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覃壮才;;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演变模式的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李洪顺;;尝试教育思想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6 陈知义;;哲人其萎 思想长青——浅谈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A];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孔令琼;;论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中的和谐要义[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奥烈;;孔子的教育思想与高等教育的改革[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陈德安;;大同思想不是孔子的教育思想,而是汉儒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杨卫明;;简论墨家教育思想的实践特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康丽;时代呼唤教育家办学[N];中国教师报;2007年
2 刘雨晴;重视对引进教材中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研究[N];科技日报;2006年
3 记者 单宇;魏书生教育思想润“英才”[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4 柳斌;改革创新,笃学践行[N];中国教师报;2008年
5 记者 李江涛;清华迎来百年华诞,教育思想历久弥新[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陈厚丰 罗仲尤;为人民服务:教育思想理性回归[N];光明日报;2003年
7 ;罗晓明的“人格本位”教育思想及办学实践[N];文汇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陈亦冰邋沈祖芸;以赤子之心 办兴国之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沈剑平邋袁文辉 谢东海;儿童个体差异正被有意无意忽略[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陈瑞琳;设计人生[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冰;回眸与超越——先秦时期原创性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姚霖;壮族古代教育思想史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4 张静斐;学术史视野中的新历史主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5 姜元涛;“世界公民”教育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克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尚洪波;大学的伦理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万峰;二十世纪初(1898-1937)文化守成主义的教育思想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5年
9 王彦力;走向“对话”[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英;江泽民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齐旭东;论王阳明“致良知”思想及其教育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肖丽群;江泽民教育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韵;王韬的教育思想[D];苏州大学;2008年
5 张广明;刘基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吴文军;《论语》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7 周泉;鲁迅儿童教育思想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华丽;一个基督教人文主义者的治世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衡军;《墨子》教育思想浅析[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蒲自林;论邓小平的教育思想[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02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802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