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叙事本质及其德育应用
本文选题:微博叙事 + 公益活动 ; 参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14期
【摘要】:微博在本质上是叙事的。青少年通过微博叙事表达和建构其线上自我。基于此,微博德育价值的实现关键在于触动青少年的线上道德叙事,从而促进其线上道德自我的建构。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将道德活动设置为学生的具体生活事件,积极应用丰富的、物化的道德符号营造现实道德环境,同时作为意见领袖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在线生活。
[Abstract]:Weibo is narrative in essence. Teenagers express and construct their online self through Weibo's narration. Based on this, the realization of Weibo's moral value lies in touching the online moral narration of young people, thus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ir online moral self. This requires educators to set up moral activities as students' specific life events, actively apply rich, materialized moral symbols to create a realistic moral environment, and as opinion leaders shou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students' online life.
【作者单位】: 广东肇庆学院教育学院;
【基金】: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育苗)项目《社交网络与大学生道德认同》(项目编号:2012WYM_0127)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慧兰;陈利华;;道德自我内涵及特点分析[J];求索;2010年11期
2 俞国良;赵军燕;;自我意识情绪:聚焦于自我的道德情绪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2期
3 肖前国;;不同情绪与不同道德自我唤醒对高中生道德判断影响的调查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王常娟;何临春;;试论新生代农民工道德同一性问题[J];现代交际;2010年09期
5 杨闰荣;邹晓燕;;道德自我对4岁儿童约束性顺从行为的影响[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年05期
6 史炳军;现代新儒家唐君毅的中西文化观[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7 熊吕茂;;论唐君毅的道德观[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万增奎;;论道德自我的文化建构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9期
9 杨伟涛;;道德自我的本源价值确证[J];理论月刊;2011年08期
10 汪堂家;道德自我、道德情境与道德判断——试析杜威道德哲学的一个侧面[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闻素霞;乔亲才;;耻感对道德自我发展的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唐延宏;王娟;邵全梅;;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与安全策略[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3 罗永禄;;儒家伦理视野中的和谐文化建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4 王兴超;杨继平;;不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道德脱离的中介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田海平;;和谐伦理作为一种承认理论的四个论纲[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孟利艳;;我国德育走向的现代性与后现代之辨[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7 吴培秀;;人体包装设计应以“道德意识一般”为参照[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8 郭卫华;;论孟子以“乐”为核心的幸福观及其现代价值[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朴玉;文化巨人 魂兮归来[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2 上海大学 郝雨;网络时代的道德失序[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 肖启明;唐君毅作品系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4 沸 腾;经济学家确需身份回避[N];中国信息报;2004年
5 刘晓维 (作者系高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三结合”推进农村和谐文化建设[N];宜春日报;2007年
6 大同红十字中心血站 王毓如;加强共产党员的道德修养[N];大同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余戈;让战俘裸体是否心理变态[N];北京科技报;2004年
8 彭文耀;初级阶段反腐败的对策思考[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0年
9 ;后现代研究之新视野[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奇峰;以“道德自我”概念为核心的杜威道德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王怡心;从道德自我到心灵境界——唐君毅形上学研究[D];北京大学;2004年
3 戴岳;找回失去的“道德自我”[D];西南大学;2009年
4 万增奎;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孔兆政;儒家视域中的个人与社群[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李霞;微博仪式互动的社会心理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7 黄富峰;论道德思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郭荣丽;文化理念的构建与落实[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王宏;伪善论[D];中南大学;2012年
10 许敏;道德教育的人文本性[D];东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杰;休谟的道德自我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2 梁欣琢;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科马克·麦卡锡《路》中的道德自我重塑[D];南京大学;2012年
3 杨闰荣;道德自我对儿童约束性顺从行为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惠;现代“道德自我”的伦理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唐莉;青少年道德自我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徐莉;试论道德自我的现代建构[D];江苏大学;2007年
7 许勇;小学生道德认知条件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光蕾;当代大学生道德自我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基源;唐君毅人生哲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沈文虹;小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47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847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