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道德教育认识论基础的反思与重建——中西比较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5-05 11:27

  本文选题:道德教育 + 认识论基础 ; 参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年03期


【摘要】:道德来自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造成了各自传统道德教育的差异。在道德教育的过程和基础上,西方重"认知",中国重"情感";在道德教育的结果和逻辑上,西方遵循"由外而内"的逻辑,中国遵循"由内而外"的逻辑。文化价值多元、知识性质改变和道德本身的复杂等一系列因素共同造成现代社会道德教育的认识论困境。借鉴对中西方道德教育差异的思考,现代道德教育必须改变单一的以"知识"或者"情感"为基础的认识论传统,在"知性"与"感性"的结合中,统筹人的复杂性和人类生活的多样性,从人性和人生发展的复杂性出发,重建道德教育的认识论基础。
[Abstract]:Morality comes from culture and is a part of culture.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ons in China and the West have resulted in differences in their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process and found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the west emphasizes "cognition" and China emphasizes "emotion", and in the result and logic of moral education, the west follows the logic of "from outside to inside" and China follows the logic of "from inside to outside". A series of factors, such as the diversity of cultural value, the change of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and the complexity of morality itself, cause the epistemological dilemma of moral education in modern society. Referring to the differences in moral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modern moral education must change the single epistemological tradition based on "knowledge" or "emotion" in the combination of "intellectual" and "perceptual". According to the complexity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diversity of human life, the epistemological basis of moral education is reconstructed from the complexity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lif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以情育人’:价值教育的情感基础与机制研究“[14-03-05]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长伟;;现时代教育精神的理性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晓霞;;以精品课建设为契机,改革北航大学俄语教学[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李诗明;;关于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的几点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2期

3 肖更;九十年代俄罗斯教育现状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4 朱志平;对新世纪汉语(第二语言)教材的思考——从加拿大中学汉语教材编写所想到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张雅玲,郝文亭,卢大学;海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现状与途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何明清;;论开放式复合型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新解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7 彭必成;;近代中国的落伍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郑姝;入情入理,乐教乐学[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9 勾月;;当代美国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及其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马荣;;陈序经“全盘西化”理论与民族主义情结[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练军;;附会的立宪认知:汤寿潜《宪法古义》评述[A];百年共和与中国宪政发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3 陈德云;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教学标准及其认证:开发、实施及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宫丽艳;天津市塘沽区域教育政策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沉香;大学外语教育政策的反思与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曲丽涛;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发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孔凡琴;多维视阈下的英国高中教育办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龚钰淋;行政法视野下的公立高校教师法律地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孙洋;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文化援助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勐;硕士研究生核心竞争力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高路;独立学院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本土化构建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颖;高中语文教师的集体备课与个性发展[D];苏州大学;2010年

4 周晓舟;文化软实力的哲学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5 杜巍;高校学生工作服务路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赛勇;从全晋会馆探究传统砖雕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7 张宗学;滇越铁路与近代云南社会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梁克旭;滇越铁路与近代云南社会文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刘蔚;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职能转变问题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罗瑞娟;人文与功能的结合[D];东华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长伟;;成本、信任与共同体的教化——对见义不为现象的一种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家琪;[N];文汇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雪松,徐景宏;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J];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许泓;浅析美国道德教育及其启示[J];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3 金箴,林炜;试论道德教育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张健英;思想道德教育是贯穿素质教育的一条红线[J];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5 黄雷豪;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逆反心态及对策[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6 史玉梅;浅论高校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7 王勤;道德变迁与道德教育的发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8 黎卫金;儒家道德思想与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9 刘俊英,张玉礼;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必须抓住核心和原则[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12期

10 杨汝华;谈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J];文山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立东;;略谈红色旅游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建萍;;在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尝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徐华中;;浅谈学校与家庭联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4 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李国君;张树立;李彤辉;;运用传统美德故事进行道德教育[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二卷)[C];1993年

6 王晶;;和谐社会语境下道德教育的困顿与克服[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8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米世雄;;加强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尝试[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10 刘荣才;;儿童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项久雨;论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特征[N];光明日报;2004年

2 孙智;全社会都来关注道德教育[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3 王勤;道德教育要直面现实生活[N];浙江日报;2001年

4 徐京利;加强道德教育 促进新农村建设[N];联合日报;2006年

5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 刘余莉;呼唤道德教育[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李满意;在审美中进行道德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重庆万州百安移民小学 张朝全;道德教育如何应对时代风暴[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西藏大学 王丽萍;西藏要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N];西藏日报(汉);2013年

9 记者 李小龙;加强道德教育 培育创新思维[N];商洛日报;2013年

10 范士龙;从观念灌输到价值澄清的道德教育实践观转向[N];吉林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先军;论学校道德教育中的表扬[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围;积极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太平;科技教育和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1998年

6 刘丙元;当代道德教育价值危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鹏;诗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亭智(Tran DinhTri);佛教道德教育与越南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9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克清;中职学校贯彻主体性道德教育理念的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夏明堂;高校辅导员“道德教育专业能力”缺失及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金玲;高中道德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索军明;道德教育的人性基础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艳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道德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道德教育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管卫华;关怀伦理视域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彪;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菲;大学生生活与道德教育[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光辉;中西道德教育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847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847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e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