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教育学建立的必要性及其学科属性
本文选题:政治教育学 + 必要性 ; 参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05期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经过30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构建起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学界一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了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等三方面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辩证统一体。但是,同样作为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三者有着各自的特征和规律。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分别对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开展研究,特别是更准确地把握不同类质教育实践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维度。鉴于当前我国政治实践的发展,对政治教育开展专门研究并建立一门政治教育学,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细化、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对政治教育学的必要性、学科属性,以及政治教育学构建的两大基石——研究对象与范畴进行研究,成为构建政治教育学最为重要的基础理论和内容。
[Abstract]:After 30 years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uilt a relatively complete discipline system.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ains three aspects of political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 dialectical unity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educate the social practice, ideological education,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the three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In the interio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study of political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are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Point and law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dimension in the stud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iew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practice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for political education to be studied and set up a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thinning and deepen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two cornerstones of construction, research objects and categories, have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theories and contents of constructing political pedagogy.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
【基金】:湖北省学生工作研究会2012年重点项目(项目编号0213A04)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类2012年一般项目(项目编号B20129502) 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计划2012年重点项目(项目编号MY1203)研究成果,项目名称为“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沈壮海;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之比较分析[J];教学与研究;2004年06期
2 张跃发;近代自然科学为什么能在西欧产生?[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3 石云霞;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之管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丽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全面推进道德教育进程[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年09期
2 傅安洲;黄少成;;关于政治教育学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3 蒋荣;代礼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测评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李小英;思想道德教育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J];湖北体育科技;2005年04期
5 李晓华;高岩;;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再辨[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9期
6 刘涛;;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J];教育与职业;2005年21期
7 赵建明;;野外生存训练课程中的道德素质教育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2年08期
8 李辽宁;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何岩;;实现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26期
10 贾晓慧;;从“政治思想”到“思想政治”话语的演变——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特点[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蕾;邓小平德育思想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黄少成;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文娟;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田玲玲;思想道德教育接受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祁迪;儒家德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宫林峰;实践性德育研究及其基本模式构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成双凤;论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郭红艳;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性新探[D];河南大学;2006年
7 杨彩云;道德教育有效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8 杨洁;中专生道德素质状况调查分析及中专德育课转变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谢拥军;现行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冬梅;我国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帅;;论信息技术发展与学科整合建设[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9期
2 继全;农村中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宁夏教育;1988年01期
3 姜新武;刘健华;;谈教育城域网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3年07期
4 张凯华,黄倩;关于教育激励问题的探讨[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陈大琪;浅析考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唐雁;;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7 靖国平;;论人受教育之必要性、可能性和超越性[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01期
8 王伟清;;论“教育资源学”创生的必要性[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孟祥林;;“精神胜利法”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09期
10 任光萍;许民;;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红延;;论在小学高年级开展青春期储备教育的必要性[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翟光辉;李阿利;;非学历教育的必要性、风险与对策[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张华;;青少年性教育的必要性[A];江苏省性学会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史许福;;重新界定美育的必要性及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田淑梅;;大学新生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及策略[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爱香;;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及意义[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7 张义亭;;浅谈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曹勇安;;从教育的产业性看教育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效益性[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9 李永平;;教学与更新教育观念的必要性[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10 冯毅;;关于成立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筹备工作报告[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正;从“7·27”事件看“三生教育”必要性[N];云南政协报;2010年
2 普布扎喜;浅析三结合教育的必要性[N];西藏日报;2002年
3 记者 周波;青羊区:书包重不得超学生体重10%[N];成都日报;2007年
4 崔建才;新视角看教科书采购[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5年
5 子长县马家砭镇中心小学 王建东;浅议教师“三笔字”训练的必要性[N];延安日报;2011年
6 通讯员 吉美才邓 米玛;希望从这里起飞[N];林芝报;2008年
7 记者 许含宇;市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卢展工回信精神[N];福州日报;2006年
8 代乐;素质教育从细节着手[N];贵州日报;2006年
9 汕头市英华外国语学校 黄惜萍;浅议潮汕话课堂教育的必要性[N];汕头日报;2007年
10 李磊;楚雄市文体局举办职工子女教育专题讲座[N];楚雄日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春;跨学科视角的教育管理学探视[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丽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惩劝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任珂;论教育学的人文意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贾巍;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沈大山;学校道德领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郭晓红;论加强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6 曾文婕;我国教育研究观念现代化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伶俐;家访工作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建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马朝鹏;利用电子学档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吴兵;文化的理解与融合:多元文化课程发展的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852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852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