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屈原教育思想述考

发布时间:2018-05-29 04:10

  本文选题:屈原 + 教育思想 ; 参考:《兰台世界》2014年33期


【摘要】:屈原是先秦时期伟大的诗人、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同时还是教育家与教育实践活动者。本文从教育家的视角考证屈原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以及其实践活动,以期从此历程中让世人更好地理解他的教育思想。
[Abstract]:Qu Yuan was a great poet, thinker, politician, reformer, educator and educator in pre-Qin period.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qu Yuan's educational thou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ists, in order to make the world better understand his educational thoughts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作者单位】: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40-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屈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一)──屈原的教育实践[J];第一师范学报;2000年01期

2 李霁;;屈原的教育理念探析[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开健;;屈原“美政”悲剧解——读《离骚》札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2 郑文雅,王明娟;屈原的悲剧[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3 侯立兵;汉代文人屈原情结的成因[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徐习文;劳苦倦极思美人——试论《离骚》中“求女”的意义[J];滁州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5 梅良勇;闫培龙;;屈原的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金贝翎;《招魂》作者问题的考辩[J];黄山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王增斌;;从香草美人透视屈原的人格魅力[J];理论导刊;2006年01期

8 谢模楷;甘松;;《离骚》的“人性化”解读[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3期

9 宁铂;;浅谈屈骚文化对汉代文学作品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10 郭中华;;论屈赋中的行踪记写及其影响[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于志鹏;宋前咏物诗发展史[D];山东大学;2005年

3 朱华阳;屈原与中国现代文学[D];武汉大学;2006年

4 张英;唐宋贬谪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王海远;中日《楚辞》研究及比较[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亮;论《楚辞》对陶渊明创作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志宏;《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景龙;赋体文与小说文体之形成[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白;“二湘”主旨、主人公身份研究史考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任强;屈原《九章》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6 魏永贵;哀怨起骚人[D];内蒙古大学;2005年

7 王伟琴;宋玉作品考辨[D];郑州大学;2006年

8 蒋勇;吴兆骞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9 李路兵;《楚辞·远游》与战国哲学思潮[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胡佩玲;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露生;屈原的出生地在湖南汉寿[J];武陵学刊;199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芬;李白与屈原浪漫主义的比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2 陈学文;屈原的悲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剧[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3 叶新源;从《离骚》看屈原的理想道德[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周建忠;屈原“放逐”问题证辩[J];南都学坛;2002年04期

5 李金坤;《屈原死因新解》之驳谬[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毛庆;试论屈原的生死观及与儒、道两家之异同[J];江汉论坛;2004年12期

7 郭令原;论战国说辞与屈原赋[J];云梦学刊;2005年05期

8 蒋南华;;屈原在湖南桃江的生活和创作[J];职大学报;2006年01期

9 缪军;;浅议屈原诗歌的生命观[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张中一;;屈原作品研究方法觅踪[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舒新宇;;屈原在其作品中使用了哪些溆浦方言[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姚小鸥;;《离骚》“先路”与屈原早期经历的再认识[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李金善;;屈原作品的修身内涵及其文化意义——兼论屈原与儒家修身观念的异同[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4 雷庆翼;;屈原与溆浦[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常森;;论屈原作品中的“男女关系”隐喻[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6 刘怀荣;;屈原水死的神话心理基础[A];东方丛刊(1995年第4辑 总第十四辑)[C];1995年

7 谭家斌;;逸响伟辞 卓绝一世——鲁迅与屈原[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刘紫荣 王晓蓉;屈原文化研究结硕果[N];三峡日报;2007年

2 《屈原评传》作者 郭维森;屈原对真、善、美统一境界的追求[N];光明日报;2002年

3 李华新;屈原美学品格的精神解读[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李金善;屈原修身的文化意义[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楚邮香;邮品上的诗人屈原[N];中国商报;2004年

6 记者 李先宏 通讯员 周凌云 范长敏 刘紫荣;秭归彰化开展屈原文化交流[N];湖北日报;2010年

7 李中华 赵成林;“屈原赋二十五篇”辨说[N];光明日报;2004年

8 ;行吟泽畔铸伟词——屈原与水[N];中国水利报;2011年

9 记者 曾祥惠 张孺海 张云宽;共同的缅怀 共同的探寻[N];湖北日报;2010年

10 阮直;端午的文化意义[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光;汉宋楚辞研究的历史转型[D];河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兆云;屈原赋秦代流传空间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浩;略论汉代文人对屈原的接受[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魏永贵;哀怨起骚人[D];内蒙古大学;2005年

4 王赠怡;屈原、曹植之挫折情绪与其文学意象[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5 蒋玉兰;论谪湘文人屈原、贾谊对湖湘文化精神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棋智;《离骚》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7 刘孝红;《远游》的作者问题、文化背景和文本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蔺文龙;由尊屈到崇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袁伟争;阮籍《咏怀》诗与屈原[D];西南大学;2014年

10 贾吉林;楚辞在西汉的传播与接受[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49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949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4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