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讨论”中国教育技术学理论
本文选题:教育技术学 + 批判性讨论 ; 参考:《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对中国教育技术学理论进行"批判性讨论",涵盖穿越指导、刻意嫁接、罗织缠语、纠葛关系等多幕形式主义谬误。建议研究者在"批判性讨论"时,发扬自新、自变的传统,学会适度质疑、审慎假设、深入观察。
[Abstract]:The critical discussion on the theory of Chines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vers multi-scenes formalism fallacy, such as traversing guidance, deliberate grafting, Luo weaving and entanglement, entanglement and so on.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critical discussion, researchers should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 of renewal and self-change, learn to question moderately, make careful assumptions, and observe deeply.
【作者单位】: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分类号】:G40-0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崇光;“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辨析——与何克抗教授商榷[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2 余胜泉,马宁;论教学结构——答邱崇光先生[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3 邱崇光;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研现状的冷思考——从“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争论谈起[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4 徐晓东;存在万能的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吗?[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5 余胜泉,陈玲;论教学结构的实践意义——再答邱崇光先生[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6 马周周;;《庄子》蕴含的教育技术思想探秘[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7 马周周;;美国04教育技术转向庄子教育技术的阐释[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8 桑新民;;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通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9 赵慧臣;张舒予;;《易传》蕴含的技术思想对教育技术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10 马周周;;庄子教育技术哲学诠释[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曾文雄;;中西语言哲学“语用学转向”新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赵万法,丁增武;寻找与失落——“寻根文学”再认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黄鹤飞;以终身学习为导向的E-Learning系统的设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曹海婴;论中国建筑中虚形空间的意义[J];安徽建筑;2001年02期
10 孙超;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和现代科学原则[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军;;从随物婉转到与心徘徊——论陈忠实的散文创作[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3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孟建伟;;论创新文化之魂[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智笑;;STS—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7 罗玲玲;;创意产业兴起的条件及其思考[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8 李孟瑞;段静;;科学史的学科交叉特性及其联结科学与人文之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志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6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金刚;农村微型企业创业:创业者信息能力与创业绩效[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金虎;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工程的研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陈静;概念图/思维导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杨慧丽;高校网络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慧;《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网络课程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信素巧;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学谦;;教学模式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王s,
本文编号:1949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949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