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社会学研究范式对我国教育史研究的启示
本文选题:研究范式 + 历史社会学 ; 参考:《教育评论》2015年06期
【摘要】:20世纪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融合,促成了历史社会学的诞生。根据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历史社会学研究范式可以划分为"信念""理论"以及"技术"三个层面。连接现在和过去的时间序列意识、社会理论的摄入以及多元学科的技术应用不仅可以为当今的教育史研究提供借鉴,而且有助于建构新的教育史研究路径。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historical and sociological research paradigms in the 20 th century contributed to the birth of historical sociology. According to Thomas Kuhn's paradigm theory,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historical sociolog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belief "theory" and "technology". Connect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time series between the present and the past, the ingestion of social theor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technology can not onl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today, but also help to construct a new research path of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分类号】:G40-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杰;;西方历史社会学述论[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2 张斌贤;王晨;;教育史研究:“学科危机”抑或“学术危机”[J];教育研究;2012年12期
3 张晓瑾;;历史社会学形成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趋势[J];前沿;2012年2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元雕;王一雅;黄邦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范式转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3 张正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武威利;关巍;;近代科学哲学发展进程要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5 黄建军;;视觉文化研究的三个范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6 蔡辉明;;美国公共行政学思潮的范式变迁——路径、划分和逻辑[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赵亮;;论社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异同[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胡丁慧;;库恩的“范式”概念及其在德育中的借用[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丰子义;全球化与唯物史观研究范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王浦劬;;从阶级斗争到人民共和——我国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转换析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史阿娜;;“范式”涵义知多少——对库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张志伟;;波普尔、库恩与传统科学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田闯;王紫琳;;波普尔与库恩科学哲学思想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娄瑞雪;;试析科学合理性问题—以一种历史演变的角度[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杨韬;;对科学发展的重新认识——构建中国科学大范式的探微[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思坤;影响力最大化与价值链增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黄卫平;论库恩语言学转向的根源[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瑜;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黄献清;交往实践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郑媛媛;科技创新社会生成维度问题的思考[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爱云;论绿色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斌贤;;教育史学科的双重起源与外国教育史课程教材建设的“新思维”[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贺国庆;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断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3期
3 洪明;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反思——基于外国教育史学科著作类出版物的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正平,肖朗;教育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前瞻[J];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2 李娟;;中国科学技术教育史研究百年历程及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3 皮尔.卡斯巴;霍益萍;;谈欧洲教育史研究方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张雪蓉;;对教育史研究方法论的思考[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申国昌;周洪宇;;论教育史研究中历史与逻辑的统一[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高时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史学科建设[J];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7 王兆t,
本文编号:2023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0236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