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教育之在:“在”与教育的联姻

发布时间:2018-07-10 04:51

  本文选题:教育之在 + 教育之真 ; 参考:《现代教育科学》2016年05期


【摘要】:西方哲学以分别之法将"存在"分立为"在"和"在者",其中"在"是对本体思考与努力的回答。教育本体问题是要认识教育其他问题而面临的首要问题。作为"在"与教育联姻的教育之在,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认识其三重内涵:在追问教育终极存在的过程中,谋求每一历史时期教育世界的统一性;追求教育终极解释的过程中,获得每一历史时期教育知识的统一性;追寻教育终极价值的过程中,寻求每一历史时期教育意义的统一性。教育之在自我批判的独特意蕴体现在追求"教育之真"、"教育之善"、"教育之美"和认识"教育之人"之中。因此,通过寻得"教育之真"、审视"教育之善"、实践"教育之美"和正确置位"教育之人"可以实现教育自身追求。
[Abstract]:Western philosophy divides "being" into "being" and "being" by the method of separation, in which "being" is the answer to Noumenon's thinking and effort. The Noumenon of Education is the first problem to be faced with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other problems of education. As a marriage of education with education, we should understand its triple conno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philosophy: in the process of questioning the ultimate existence of education, we should seek the unity of the educational world in every historical period; In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the ultimate explanation of education, we obtain the unity of educational knowledge in every historical period, and seek the unity of educational meaning in every historical period in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the ultimate value of education. The unique implication of education in self-criticism is embodied in the pursuit of "the truth of education", "the goodness of education", "the beauty of education"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people of education". Therefore, the pursuit of education itself can be realized by seeking the truth of education, examining the goodness of education, practicing the beauty of education and placing the correct position of "the person of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春;浅析教育价值取向与教育评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薛萍;浅论当代教育价值取向[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黄复生;从“俯视”到“平视”:新世纪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型[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01期

4 桂建生;论教育价值取向的确立[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04期

5 李伟艳;再论教育价值取向[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杨薇;;当前家长教育价值取向剖析——以家长选择课外培训班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12期

7 刘松;胡卫东;;论创新教育价值取向[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20期

8 胡卫东;刘松;;论我国正确创新教育价值取向的确立依据[J];职业时空;2008年10期

9 于芳;;影响创新教育价值取向的几组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10期

10 王楠;缪凌云;;浅议我国现行教育价值取向[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3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玉忠;;新课程标准期待新型体育教师——从新课程标准视角透视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价值取向[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黄纯;;浅议素质教育与班主任[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四川省巴州区斯连中心小学校长 张君;匡正教育价值取向 塑造学生美好心灵[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山西省大同南洋国际学校校长 王国平;走出教育服务的误区[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教育现代化:理念与行动[N];江苏教育报;2011年

4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永新;教育公平:新中国60年的求索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涂艳国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育人为本:教育要为人的发展服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杨庶文;“动物凶猛”时代:怎样教育孩子?[N];凉山日报(汉);2012年

7 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 侯长林;高职教育应该坚持完整人的教育观[N];光明日报;2012年

8 吴越;基础教育需要重大战略转型[N];天津教育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袁新文 董洪亮 赵婀娜 倪光辉 伍修琼;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N];人民日报;2009年

10 张伟 南开区长治里小学;昂首向教育家之路迈进[N];天津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胜;从“逃学”到“向学”[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凯歌;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教育与自由主义”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2 段娜;论教育的德性——应然的教育价值取向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石菲菲;农村初中辍学学生教育价值取向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4 黄颖;初中科学课教育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的基本策略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武林剑;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思与建构[D];渤海大学;2012年

6 郭英娜;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哲学反思[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7 聂吉凤;西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偏差及纠正[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珏翎;教育价值取向与社会转型期教育公平论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9 陈智;农村小学的教育价值反思与重建路径研究[D];渤海大学;2014年

10 谢瑞君;日本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嬗变与思考[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12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112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2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