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相长的边界自觉与协同思维——超越“主客体”与“双主体”之争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t a pure philosophy, but a practical science, practical effectiveness is the ai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innovation. " The contentions between the theory of subject and object and the theory of double subject embody the theoretical consciousness of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innova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transcend the dispute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and double subject, we need to find the way from the integr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self-awareness of the boundary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the internal premise of reaching the consensus of discourse, which requires that the political premise and logical relationship of "educator" or "teacher" in "subject and object theory" should be made clear from a holistic point of view. Affirming the leading position or leading role of educators in the design and teaching process at the top level. " The "double subject theory" is not an alternative paradigm innovation to the "subject and object theory", but as an unfinished "innovation" bearing the cooperative thinking yet to be constructed, with a view to clarifying the orientation and scope of the educational mode of the "double subject theory". The practical dialectics of subject-object-subject is used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腐败治理体系的协同要素与主导机制研究”(2016T9093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社会工程与腐败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2015M580864) 西安交通大学基础课程本科教学改革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班授课与小班讨论’实践模式研究”(1502Z-36)
【分类号】:G4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基礼;;“主客体”与“双主体”之争:“对立”还是“统一”——兼与顾钰民教授商榷[J];教学与研究;2015年03期
2 项久雨;;论多重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J];教学与研究;2014年09期
3 顾钰民;;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说”评析[J];教学与研究;2013年08期
4 祖嘉合;;试析“双主体说”的理论困境及化解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5 祖嘉合;;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特性的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占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相长的边界自觉与协同思维——超越“主客体”与“双主体”之争[J];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09期
2 徐瑞鸿;戴钢书;;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信教学平台的构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年04期
3 项久雨;任杰;;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体系的学科价值[J];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07期
4 汪海燕;;思政课双主体教学模式探析——以警察职业素质养成为视角[J];公安教育;2016年06期
5 滕进芝;;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概念的再澄清[J];知与行;2016年05期
6 唐斌;;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主客体研究的争鸣及评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年01期
7 张俊;张首先;;“三个面向”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论析[J];邓小平研究;2016年01期
8 张红;张飚;;网络媒体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再认识[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12期
9 李基礼;;生活世界理性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J];广西社会科学;2015年12期
10 郭秋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问题的思考[J];学理论;2015年3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顾钰民;;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说”评析[J];教学与研究;2013年08期
2 王晓升;;“主体”概念献疑——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主客体框架批判[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祖嘉合;;试析“双主体说”的理论困境及化解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4 卢岚;徐志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兰刚;论传统美德的自我教育价值[J];学术论坛;199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绍峰;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年03期
2 郝贺;正确发挥传统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05期
3 杨忠革,于冰;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S1期
4 韩映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龙头带动人文教育[J];江苏高教;2000年03期
5 王颖辉;浅谈物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J];教育探索;2000年02期
6 吕绳振;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方面[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7 姚红光;谈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6期
8 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面对知识经济挑战[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朱勋春;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王泽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点思考[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文泰;姚其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诉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2 陈潜;陈均宝;;对“大学生村官”上任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3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4 周加胜;;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5 张松峰;;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6 黄振宣;;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的途径[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熊继文;;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许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分阶段培养中的引领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芳;程影;;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10 许克毅;曹凯松;;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正铭;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N];广西日报;2005年
2 解放军报记者 董强 本社记者 曹智;全军和武警部队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2000年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年
4 王天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与量[N];光明日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创造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7年
6 张弛 周奔;喜看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新格局[N];解放军报;2007年
7 陈锐邋特约记者 唐向东;总后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N];解放军报;2007年
8 张瑞霞;全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首府召开[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 马奇柯;增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张荣邋记者 夏洪青;二炮某基地思想政治教育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服务[N];解放军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艳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4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隋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英;解构大众文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D];山西大学;2008年
2 姜文静;当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保;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共领域的拓展[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
4 郑建松;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志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李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学术性[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巫阳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董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黄国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马雯;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及其实现[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58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258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