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绪先生与比较教育研究的“杭州学派”
[Abstract]:Orthodoxy, that is, in a particular discipline, different academic schools are formed by different scholars, different regions or different problems. The school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namely, "learning school", "regional school" and "problem school". The formation of the school depends on the following prerequisites: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subject status (with at least initial outline and recognized discipline status); the diversity of disciplines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generation of school figures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王承绪学术思想研究”(14YJA880007) 国家留学基金 华南师范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经费资助
【分类号】:G40-05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政涛;论中国教育学学派创生的意义及其基本路径[J];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2 本刊记者;;个人旨趣、社会责任与比较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访王承绪教授[J];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3 顾明远;;王承绪先生是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创始人和奠基人[J];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栺;;欧洲中世纪大学与中国宋代书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关海宽;闫丽娟;;农村教育对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影响地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3 潘建华;;英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8期
4 张淑静;论高校教师在主体教育中的作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洪成文,曲恒昌;比较高等教育研究五十年回顾[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6 李强;对《比较高等教育概论》关于高教结构适应性分析的评价[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7 王璐;王向旭;;当今英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与走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8 徐小洲;薛珊;;王承绪比较教育思想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9 陈伟;;论王承绪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10 于勇;论知识经济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许瑞芳;;教育史研究的方法论透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孙广勇;;教育史料的搜集、整理、鉴别与运用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李忠;;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目标定位及其发展走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张延昭;;教育史研究中的“教育缺失”现象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王宪平;;晚清“中体西用”教育方针之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段芳;;中日近代第一部学制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7 奚建华;唐雪梅;;试论体育隐蔽课程的主要载体[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8 左崇良;;美国高等教育分流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9 韩喜秋;;对校企合作培养农经人才模式的思考[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查明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选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孙华程;城市与教堂:制度视野下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发生与演进[D];西南大学;2011年
7 游振声;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兰香;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晓明;近代我国中学文实(理)分科演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由明;建立中国大学校长问责制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马楠;基于课题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娜;聘任制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及其建设路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马美茹;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启示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蒋颖;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法治思考[D];江苏大学;2010年
7 刘芹;泰安市中学泰山文化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曲超;陶行知批判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荣超;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董魁;基于TQM的新兴交叉学科教学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叶澜;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李政涛;;教育学科发展中的“制度”与“制度化”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3期
3 易连云,杨昌勇;论中国教育学学派的创生[J];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哲达;;学界前辈 殷切期望——王承绪教授寄语比较教育分会第13届年会[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1期
2 徐小洲;薛珊;;王承绪比较教育思想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3 顾明远;历史钩沉向未来——介绍王承绪先生主编的《比较教育学史》[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4 万秀兰;;“师范”的完美诠释——怀念王承绪先生[J];外国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5 罗伯特·阿诺夫;;王承绪先生的国际学术领导力卓越[J];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03期
6 茅临生;;王承绪先生为我国教育科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J];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03期
7 肖云瑞;我对比较教育教材建设中几个问题的看法——评《比较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1985年05期
8 汪利兵;比较教育的世纪回顾——我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王承绪教授访谈录[J];外国教育资料;1996年05期
9 林崇德;;王承绪先生的教育理念启发我如何处理好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J];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03期
10 柳基思;;王承绪先生为沟通中英两国关系贡献巨大[J];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阚阅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王承绪先生与比较教育的世纪情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记者 王婷 通讯员 周炜;捧着一颗心来[N];浙江日报;2010年
3 通讯员 周炜 记者 王婷;百岁老人桃李芬芳[N];浙江日报;2010年
4 记者 谢云挺;王承绪教授获亚太地区教育革新终身成就奖[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5 本报记者 毛传来 本报通讯员 王琪 邵瑛;他为中国教育奋斗终生[N];浙江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甘重花;实用主义、民主与教育[D];兰州大学;2008年
2 肖明全;论杜威的课程理论及其现代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59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259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