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高考背景下家庭高等教育选择的差异及启示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assified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choice of family higher education is rational in general, and they will compare "cost and benefit" from perception, and their perception and judgment of income will dominate the choi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higher education. Families with different economic and social backgrounds and different region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ir choice of higher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guide families to realize the transition from "passive choice led by test scores" to "active choice dominated by perceived cost and income", and to create conditions to help families make more accurate judgment on costs and benefits. Provide services for families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type of higher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government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 of family choice when carrying out the classified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and embody educational and social equity in policy and system.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教育学院;江西科技学院财经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家庭高等教育投资行为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71163017)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05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昌年;张银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4期
2 马婧;韩锡斌;周潜;程建钢;;基于学习分析的高校师生在线教学群体行为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02期
3 姜荣萍;;集体能量在变革型领导与组织效能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4 唐国华;曾艳英;罗捷凌;;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5 王雨;李子运;陈莹;;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4年08期
6 龙冬平;李同f;苗园园;李晓越;刘淑娟;于正松;;陕甘宁地区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的区位选择——基于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内的企业管理者调查[J];地理研究;2014年08期
7 李应;;关系契约提高企业交易性能的机理研究[J];商业研究;2014年12期
8 谭忠富;刘平阔;;中国煤电能源供应链风险关系及风险评价测度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5年01期
9 刘贤伟;马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课程满意度的关系——学生课程体验的中介作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10 闫春;蔡宁;;创新开放度对开放式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J];科研管理;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司亚清;苏静;孟晨;;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的应用效果评估及优化设计实证研究[A];OTT业务发展对通信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3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李剑峰;李波;;大学生消费者决策风格实证研究——基于线上与线下的视角[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佳佳;双元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付新爽;集群企业升级的知识创造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3 张宝强;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治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桑秀丽;医患关系和谐度模型构建及和谐度指数测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5 林红焱;网络环境下消费者不信任影响因素探究[D];厦门大学;2014年
6 虞萍;影响企业电子商务成功的网站因素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7 蔡丽玲;同事评价、同事公平与知识共享及个人创新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李进军;基于自我概念和群体因素的消费者参与程度及其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9 宋奎勐;我国五省基层卫生人员离职意愿和工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田小平;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节能服务企业成长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兆瑞;退役军官求职行为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2 杨筱倩;乡镇卫生院员工薪酬满意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沈传俊;网络虚拟体验对怀旧产品购买意愿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4 刘梓莹;微博互动中消费情绪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济南大学;2013年
5 钱珍瑛;我国婚纱市场的顾客消费体验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6 冯俊嵩;信息系统外包企业边界拓展与外包绩效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江婉蓉;调查对象一致性对结构方程拟合健康信念模型结果影响的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熊晖;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9 姜洋;移动商务服务用户采纳与使用实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10 郭胜强;我国区域竞争力评价构想有效性检验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若玲;高考改革的理想与现实[J];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高凌飚;高考改革:反思与建议[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夏永庚;对"没有高考改革,就没有课程改革"的质疑[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5期
4 王俊;也议"没有高考改革,就没有课程改革"[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8期
5 顾建辛;对"3+X"高考改革的几点认识[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8期
6 郑若玲;高考改革必须凸显公平[J];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7 谢太光;关于高考改革的新构想[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1期
8 胡祖虔;;从高考改革看我国社会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11期
9 樊本富;统一与自主:高考改革之争[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周轩;;论高考与稳定的关系[J];中国考试;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桑自澍;;我国高考改革的几个成果[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马世晔;冯伯麟;;高考改革社会调查[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朱华山;朱金陵;冯用军;;高考作为大规模测验实践中的公平与效率探究——以云南高考30年历程为例[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刘海峰;;高考改革:公平为首还是效率优先?[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5 钱钟;;实践是高考改革的试金石[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6 黄锦章;;广东高考改革初探[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7 戴家干;;公正公平,高考改革任重而道远[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8 王极盛;;高考成功规律的探讨——论心理素质在高考中的作用[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9 袁寅生;邵桥珠;;理性认识高考应如何改革——兼与宋晓梦先生商榷[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谢开润;;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策略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3)[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覃红霞;高考与素质教育水火不相容吗[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熊丙奇;高考不再“性命交关”之后[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3 徐光木;高考,你三十而立了吗[N];法制日报;2007年
4 郭之纯;高考改革不能简单地“一变多”[N];工人日报;2006年
5 志灵;高考改革:别脱离公平性空谈素质考核[N];解放日报;2006年
6 曹林;多年试错后的高考改革应有基本改革理性[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7 何勇海;“三年七次高考”行得通吗?[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8 戴家干;高考需要改革而非“革命”[N];人民日报;2007年
9 王芳;高考 弹指三十年[N];中国信息报;2007年
10 华中师范大学 叶雷;恢复高考的历史细节给高考改革的启示[N];珠海特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峻;我国高考政策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后雄;我国高考政策的公平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耀萍;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张和生;高考公平问题的伦理审视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吴根洲;高考效度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刘清华;高考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7 廖元锡;新课程高考方案及考试大纲对高中科学领域模块课程实施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郑若玲;考试与社会之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和生;“举国大考”的民本回归[D];中南大学;2008年
2 顾京慧;高考特长科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晓;从“3+X”高考改革试论培养中学生的综合能力[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君玲;1978年以来我国高考政策的研究——价值观念的变迁及其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廖同云;高考导向功能异化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江兰;江苏省现行“3+2”高考改革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欧颖;我国当前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黄榕榕;1978年以来我国高考教育功能的历史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庆根;新时期高考改革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10 李鹏举;关于山东省高考恶性竞争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21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321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