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分析教育哲学的涨落——基于分析哲学与分析教育哲学关系的探讨
[Abstract]:In the 1950-70's, the mainstream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was Analytical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nalytic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prang up in 1950's, flourished in 1960's, and declined gradually in 1970'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alytic philosophy and analytic philosoph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pplication of analytic philosoph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the criticism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riticism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pplication of philosophy of analysi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he rise and fall of analytic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echo the rise and fall of philosophy of analysis. This kinship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fluctuation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he tide of analytic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s not without heritage after it has been overrun in the field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n moder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帕特里夏·怀特,保罗·赫斯特,石中英;分析传统与教育哲学:历史的分析[J];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2 洪明;分析教育哲学的后期发展及理论功过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P.M.S.哈克,江怡;分析哲学:内容、历史与走向[J];哲学译丛;1996年Z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敏娜;;分析与实践:索尔蒂斯的公共教育哲学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2 徐萍;;独立学院的制度安排审议——制度伦理学的视角[J];高教探索;2008年05期
3 徐萍;;独立学院的制度安排审视——制度伦理学的视角[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4 伍红林;;从“抽象的人”到“具体个人”——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人”的转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5 张国忠;高等教育价值观: 高等教育目标转变的内在依据[J];教育与现代化;1997年02期
6 李宝庆;;学校教育哲学的意义与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0年10期
7 冯永刚;;制度安排:学校德育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持[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8 蔡辰梅;;论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制度灌输——制度伦理学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19期
9 郭元祥;;学校课程制度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10 余清臣;;教育哲学的实践观演变与实践教育哲学[J];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杜晓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齐梅;教育学原理学科科学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高国栋;分析法学的日常语言分析转向[D];吉林大学;2006年
5 周舒;20世纪英美美学原理的对象和范围[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6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汤广全;自由与和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曾水兵;从单向性到整体性:人学观转变与现代教育路向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杜伟;体育课程制度的现代性审视[D];苏州大学;2009年
10 谢延龙;在通往语言途中的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文燕;城市普通中学管理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潘宛莹;后现代哲学思潮对台湾教育哲学的影响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玉东;高师公共教育学教材实用化改革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李应招;论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清;我国大学趋同化发展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罗荣;体育课程制度的现代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宋纯峰;哈特的“描述社会学”理论解读[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花懿隽;在职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宁波;英国后分析教育哲学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徐江宝;学校德育功能的有限性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学术动态[J];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2 王坤庆;现代西方教育哲学发展概观[J];海军院校教育;2001年01期
3 赵煦;;2006全国教育哲学年会暨国际教育哲学研讨会议综述[J];中国德育;2006年10期
4 邓飞;郭祥超;;2009年教育哲学高层学术论坛会议综述[J];当代教师教育;2009年03期
5 小新;;《功夫熊猫》里的教育哲学[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10年04期
6 高杰;;教育哲学是以人为中心的学问——浅议《教育哲学》[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杜威谈教育哲学[J];青年教师;2009年01期
8 史密斯;谭书麟;;教育哲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61年07期
9 John S.Brubacher;张家祥;;教育哲学的范围:职能、历史和派别[J];全球教育展望;1982年01期
10 何齐宗;当代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教育哲学的理论构架——1992年全国教育哲学年会暨学术讨论会综述[J];江西教育科研;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雷豪;;论心理咨询的教育哲学底蕴[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范鹏;成兆文;;冯友兰教育哲学发微[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3 赵军;;西方教育哲学是如何讲述的——历史的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于建福;;孙中山中庸教育哲学思想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朱国仁;;论杜威教育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顾春;;试论陆九渊教育哲学与禅宗关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顾春;;陆象山教育哲学的本体论思想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顾春;;陆九渊教育哲学之心性论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高时良;;陶行知教育哲学的儒学渊源[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10 刘佛年;;《范寿康教育文集》序[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于博 通讯员邢霞;为教育哲学准确定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孙茂同 陈孝强 石勇;管善亮的“教育哲学”[N];德州日报;2005年
3 实习记者 张倩侠 本报记者 徐启建;教师需要教育哲学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宁波;沟通学院派与草根派的第三种教育哲学[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刘伟建 通讯员 李永利 周志华;让山村飞出“金凤凰”[N];农民日报;2009年
6 薛涌;美国教育:没有基准的优异[N];南方周末;2003年
7 本报记者 孙军 通讯员 刘淼;中美教育的差异及其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朱小蔓(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一种个性化的教育 哲学表达方式[N];光明日报;2001年
9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 唐江澎;百年坚守[N];江苏教育报;2011年
10 朱广菁 杨林;要允许聪明孩子发展跳跃式思维[N];大众科技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迟西琴;教育哲学视域中的死亡观教育[D];南开大学;2012年
2 邹心胜;大学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燕;亲子关系的教育哲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5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6 王伦信;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桂;教育的超越:走向他者的自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谢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释永仁(Rev, Kanattegoda Saddharatana Thero);佛陀的教学方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宇玲;教师专业发展之建构个人教育哲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宛莹;后现代哲学思潮对台湾教育哲学的影响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慧玲;马克思与杜威的教育哲学比较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4 王举;论教育哲学的合理转向[D];河南大学;2010年
5 万言明;杜威教育哲学的现实审视[D];河南大学;2011年
6 张焱兵;颜元教育哲学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王岩;颜元的教育哲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8 杜文丽;民主与教育:杜威教育哲学初论[D];黑龙江大学;2003年
9 刘畅;论哲学与教育的双向关系—从人的生命的视角看[D];吉林大学;2014年
10 陈玉玲;雅克·马里坦的道德教育哲学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3214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321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