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变化及对策研究
[Abstract]:Since 1990's, new media have entered the field of social life and changed people's way of thinking, learning and life.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which impacts on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model, also has a wid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the basic categ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be properly handled, whether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can be carried out smoothly and whether the educational goal can b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es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and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new media. Firstly, the connotation of new media is summed up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studies; second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are summarized from five aspects: openness, immediacy, virtuality, interaction and individuality. 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s that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has only changed the mode of existence of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is still objective. The second part analyse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new media on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in the three level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ocial relations, psychological relations and specific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showing new characteristics. The fourth part focuses on the strategies of grasp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subject construction, object construction, school media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which can promote the new media to play a better role in educating people in the fiel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跃宏,王丽红;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艺术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10期
2 宋绍峰;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年03期
3 郝贺;正确发挥传统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05期
4 杨忠革,于冰;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S1期
5 韩映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龙头带动人文教育[J];江苏高教;2000年03期
6 王颖辉;浅谈物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J];教育探索;2000年02期
7 吕绳振;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方面[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8 姚红光;谈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6期
9 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面对知识经济挑战[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朱勋春;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文泰;姚其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诉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2 陈潜;陈均宝;;对“大学生村官”上任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3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4 周加胜;;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5 张松峰;;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6 黄振宣;;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的途径[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熊继文;;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许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分阶段培养中的引领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芳;程影;;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10 许克毅;曹凯松;;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正铭;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N];广西日报;2005年
2 解放军报记者 董强 本社记者 曹智;全军和武警部队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2000年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年
4 王天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与量[N];光明日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创造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7年
6 张弛 周奔;喜看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新格局[N];解放军报;2007年
7 陈锐邋特约记者 唐向东;总后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N];解放军报;2007年
8 张瑞霞;全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首府召开[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 马奇柯;增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张荣邋记者 夏洪青;二炮某基地思想政治教育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服务[N];解放军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艳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4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隋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启文;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变化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2 盖美娜;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7年
3 牟婉璐;新媒体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4 胡
本文编号:2358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358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