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旦的“位育”教育思想探微
[Abstract]:Pan Guangdan, a famous educator, outstanding ethnologist and sociologist in modern China, has been studying the cause of education in China for decades, and he was the first to discover the drawbacks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modern China.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generalist education, and made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思政部;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2XKS042) 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编号:12JK0202)
【分类号】:G40-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初立萍;;论潘光旦的通识教育思想[J];高教探索;2007年03期
2 杨奎松;;思想改造运动中的潘光旦——潘光旦“历史问题”的由来及其后果[J];史林;2007年06期
3 潘乃谷;潘光旦释“位育”[J];西北民族研究;2000年01期
4 蒋功成;;潘光旦先生优生学研究述评[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新坚;;贺开山区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归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5期
2 赵长顺;;论教育的位育之道——基于对适应性教育的反思[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Z1期
3 唐文琴;;论城市化进程中乡土中国的迷失与启示——基于“位育”思想的视角[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刘云凤;王为奎;;论“位育”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启示[J];党史文苑;2010年24期
5 吴晓蓉;王培;;从文化位育之道看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园[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6 冯翠云;;教育价值视角下的读书无用论透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7 毛睿;;试论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立法基础的正当性[J];法制与社会;2012年01期
8 宁敏;;高职英语教师专业成长“训教思”三维策略研究[J];高教论坛;2012年09期
9 高磊;王娜娜;;社会转型期我国教育目的研究述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12期
10 张少鹏;;建国初期知识分子与思想改造运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黄胜;从“逃学”到“向学”[D];西南大学;2011年
3 井祥贵;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陈继扬;云南大理白族本主崇拜的教育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杨曦;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严奇岩;族群性和地域性:四川客家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刘军;潘光旦人文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爽;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社会建设思想研究(1928-1937)[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蒋功成;优生学的传播与中国近代的婚育观念[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贺能坤;西藏农牧区教育调适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尔伙;彝族“克智”传承机制及其教育学意义[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新坚;勐海县勐混镇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归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攀攀;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问题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马前;数字化学习对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周春林;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海燕;农村基础教育城市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王荣荣;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徐光;潘光旦政治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皓;民国时期中国学界的人口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10 李瑞书;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学校教育的文化选择[D];西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慰丰;优生学发展述评[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我与《自然辩证法通讯》──纪念《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20周年(续二)[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光旦论通识教育[J];复旦教育论坛;2006年03期
2 何斯民;;潘光旦先生居滇生涯[J];学术探索;2007年05期
3 徐唯辛;;民国知识分子系列——潘光旦肖像[J];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10期
4 叶菊艳;;先辈贤哲潘光旦[J];教育与职业;2007年07期
5 王燕妮;;潘光旦,心存百般忍让[J];基础教育;2007年08期
6 吕文浩;通才潘光旦[J];国际人才交流;1996年05期
7 李工;重读潘光旦[J];教育文汇;2005年05期
8 贺雄飞;;“瘸腿的雅各”潘光旦[J];教师博览;2009年07期
9 赵会凯;潘光旦望族研究述论[J];克山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10 陈湘锋;土家民族的“助产师”——纪念潘光旦先生逝世三十周年[J];民族团结;199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吕文浩;;1949年前后潘光旦政治思想转变初探[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3年卷[C];2003年
2 李崇高;;潘光旦优生思想研究——纪念我国早期优生学家潘光旦教授诞辰100周年[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3 吕文浩;;再论潘光旦的自由思想[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4 吕文浩;;论潘光旦民国时期的中国民族观[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常利兵;跨越两个时代的潘光旦[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2 任嘉尧;一代学人潘光旦[N];团结报;2001年
3 史轩;潘光旦:做学问要一点一点日积月累[N];新清华;2008年
4 叶隽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留学史、学术史、思想史交叉视域中的潘光旦[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5 龙其林;拒绝在沉默中遗忘[N];团结报;2011年
6 李工;认识潘光旦(上)[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黄柏权 贺雄飞;一位学者和一个古老民族的新生[N];中国民族报;2009年
8 宗亮;1949年前后的雷海宗[N];中华读书报;2013年
9 葛兆光;重读潘光旦先生[N];光明日报;2001年
10 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吕文浩;“不合时宜”的另类现代化思考[N];团结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军;潘光旦人文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光;潘光旦政治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丽艳;潘光旦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王新;潘光旦优生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4 宋军威;中国现代民族优化的思考[D];河北大学;2008年
5 温华熙;潘光旦通才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6 夏佳佳;潘光旦与中国近代优生学的创立[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64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364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