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论教育叙事的复调写作——基于巴赫金文论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12-15 08:23
【摘要】:日常生活就如美妙的音符一般,是多声部的。个体独特的位置造就了个体生存样态的差异性与多样性,现世生活乃是众声喧哗而成的复调人生。依此逻辑,巴赫金建构了一个关于复调的理论王国,"复调"不再是一个音乐概念,而是一门诗学艺术,更是一种哲学样态。教育生活即是如此。在日常教育时空场域内,并存着多种流动的声音与经验,它们各具独特的地位与价值,它们既对立又对话,既冲突又协调,从而使教育生活始终处于未完成的互动与充盈状态。面对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图景,教育叙事研究的复调艺术引介,它既是一种叙事策略的延展,又是一种方法论的自觉,更是教育伦理叙事的现实诉求。
[Abstract]:Everyday life is like a beautiful note, it is multi-vocal. The unique position of the individual creates the diversity and diversity of the individual's existence, and the earthly life is a polyphonic life. According to this logic, Bakhtin constructed a theoretical kingdom about polyphony, "polyphony" is no longer a musical concept, but a poetic art, but also a philosophical model. This is true of educational life. In the space-time field of daily education,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flowing voices and experiences, each of which has its own unique status and value. They are not only opposite but also dialogue, conflict and coordination, so that educational life is always in the state of unfinished interaction and filling. In the face of the rich and colorful picture of educational life, the introduction of polyphonic art in the study of educational narrative is not only an extension of narrative strategy, but also a consciousness of methodology, and a realistic appeal of educational ethical narrative.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江西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社会流动的教育机制探究”阶段成果
【分类号】:G40-0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立红;弹奏钢琴复调音乐时心、耳、手的相互关系[J];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 韩捷进;否定与肯定 对抗与悲哀——存在文学哲学复调探微[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李红秀;试析电影与小说《手机》的复调分层[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佘向军;;论复调与反讽叙事[J];求索;2011年12期

5 孙大平;浅论复调音乐及其弹奏训练[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杨琳桦;“对话”还是“对位”——论复调类型的适用性及其发展的现代维度[J];浙江学刊;2002年03期

7 朱雪艳;黑土戏剧复调发展论[J];学术交流;1994年05期

8 屈雅红;论梅娘小说的“复调”艺术——以《动手术之前》和《旅》为例[J];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9 赖朝师;;关于“是对位还是复调”的再讨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黄上强;;浅析钢琴教学中复调音乐学习[J];广西教育;2010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永平;;研究生“现代复调音乐”课程教学略论[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胡筱铮;;对当代复调教学的几点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吕军辉;;国内七本复调教材的教学体会[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田艺苗;;试论复调公共课教学[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孙博;;简析专业课复调教学与共同课复调教学[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龚佩燕;;《浅谈复调教学中初学者容易混淆的概念》[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印真;;关于复调共同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龚晓婷;;二十年来中央音乐学院复调教学之我见[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马玉峰;;分析为主 写作为辅——音乐表演及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复调公共课教学的一点建议[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李吉提;;受益于技术理论课间的横向沟通[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富荣;细节 复调 哲理 诗性[N];文艺报;2014年

2 古驰;执拗于复调合唱的“学者”歌手[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3 木心;《南平红荔》的复调和共鸣[N];中国电影报;2012年

4 刘晗;倾听离别的复调哀歌[N];文汇报;2013年

5 祁斌斌;中央院学生复调音乐会颇具新意[N];音乐周报;2006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陈芸;时间的复调[N];文汇报;2012年

7 解tB;新一代的接力 传统与时代的“融合”[N];中国艺术报;2014年

8 陈曦;用“复调”思维解析曹禺接受史上的矛盾现象[N];文艺报;2011年

9 深圳大学文学院 王晓华;创伤记忆与身体思想:解读巴赫金文论的一个新线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李瑾;遗忘巴赫 音乐还剩下什么[N];音乐周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夏;论反讽与复调[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尧东林;西方现代复调技法在中国的研究与运用[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3 杨志晓;“交响编舞”探究之:群舞编排中的复调求异思维[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文婕;复调思维的理论与实践—关于中国当代复调音乐理论研究和创作分析[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5 孔庆愉;微复调技术初探及其在学位作品《青溪》中的运用[D];上海音乐学院;2014年

6 苑潇文;同题材的《安魂曲》在不同音乐时期呈现出的多声及复调音乐特点—布里顿与莫扎特[D];西安音乐学院;2015年

7 宗桐宇;从陈铭志《小型复调格律乐曲集》看钢琴复调音乐的民族化[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赵雪琳;论黄自创作中的复调音乐[D];天津音乐学院;2005年

9 张秀超;[D];云南大学;2010年

10 黄学玲;论曹禺早期剧作的“复调”[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380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380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d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