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
[Abstract]:After enumerating the wrong practices of replacing the subject system with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r the knowledge system and explaining the theoretical system with the knowledge system,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nowledge system, th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the subject system,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placing the subject system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with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or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proceeds from the organic whole view of the secondary or tertiary discipline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subject system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composed of the principle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eaching desig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teaching theory, distance pedagog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so on.
【作者单位】: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基金】: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编号:GS[2013]GHB0936)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院长科研基金项目“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的调查研究”(编号:12-12)
【分类号】:G40-0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丁兴富;论加快远程教育学科专业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9期
2 赵宏,杨开城,李秀兰;关于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基本框架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3 李龙;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位——二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4 包国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学晋升一级学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体会[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5 白杨;;对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问题的反思[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01期
6 包国庆;;教育技术学晋升一级学科的失利归因与转机再现——关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贯彻落实《纲要》的八点质疑[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6期
7 胡保利;;关于构建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问题的再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06期
8 马启龙;;我国教育技术管理研究的现状[J];中小学电教;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启宁;;中央电大引进英国开放大学教材的实践和意义[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丁孟春;杨金谚;;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年03期
3 孙晶华;刘力为;;“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研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刘少昌;尹以璋;;游走于教育与技术之间的教育技术学学科[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丁兴富 ,李敬东;远程在线教学的三个案例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1期
6 张伟远;远程教育专业与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国际比较[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4期
7 丁兴富;论对网络远程教育质量观的挑战——“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估与认证国际比较研究”成果(3)[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4期
8 丁兴富;张秀娟;;远程教育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比较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3期
9 江北战;探寻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10 何克抗;;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文茜;张哲;张远峰;王涛;;构建和谐的高职高专教育技术专业课程方案体系[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馥毓;教育的效率测度与人力资本理论的深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钟柏昌;教育工程学新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郝兆杰;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李书明;数字化学习中知识组织模型及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军;教育技术学专业科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兴红;教育技术观念的变迁和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蓉;绩效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4 赵厚福;教育技术的本体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尤殿龙;中小学校长教育技术素养标准的探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春霞;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标准的探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7 安文广;教育技术职业道德培养策略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8 朱鄂桂;教育技术实践的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胡燕;绩效技术及其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郝中超;对教育技术学在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价值的分析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美凤;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2 李秉德;“教学设计”与教学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0期
3 李康;美国教学技术与我国教学论之比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4 沙景荣,周跃良;关于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5 包国庆;教育信息学:框架与模块[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6 南国农;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7 包国庆;教育科学的信息论新框架——适应21世纪教育科学大厦基底上的科技砖块[J];复旦教育论坛;2003年01期
8 王龙;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反思[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9 杨开城;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10 杨开城,李文光;教学设计理论体系构想[J];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桑新民;;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9期
2 刘美凤;;中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10期
3 杨成,高利明;《教育技术学》课程的教材调研分析报告[J];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02期
4 赵宏,杨开城;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04期
5 孔维宏,高瑞利;从领域到学科——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04期
6 李康;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7 焦建利;教育技术学元研究论纲——教育技术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8 郑旭东;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及其理论结构[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9 胡凡刚;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9期
10 杨开城;教育技术学——“开发取向”的教育理论探究[J];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心;;教育技术学中的系统思想与辩证思想[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3 桑新民;;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5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杨开城;为教育技术学正名[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李树宏;文曲星将“教育服务”作为品牌核心价值[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张春红;博士后工作站建到金远见[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申灵灵;教育技术学本科“视觉素养”课程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宫淑红;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徐晓雄;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凤瑾;教育技术学范畴问题探析[D];河南大学;2009年
2 曾巍;教育技术学身份危机及其消解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3 程腊梅;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郝中超;对教育技术学在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价值的分析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赵春莉;教育技术学之学科内容体系构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小多;教育技术学本科生视觉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7 彭剑;后现代主义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彦栋;中国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构建探索[D];云南大学;2012年
9 丁国勇;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研究者、合著关系与研究热点[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杨伟伟;地方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设置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99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499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