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通识教育内涵的生存论审析

发布时间:2019-08-27 10:20
【摘要】:通识教育在其长达两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其内涵的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识教育始终处于被不断"言说"的"遮蔽"状态。本文试图着眼生存论视域,运用现象学方法,回到"存在"的渊源之地,还原通识教育的本真,从通识教育的目的、本质及其属性等方面探寻通识教育的生存论涵义。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
【分类号】:G4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胡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学校德育观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周志刚;孟娜;;对话教学现实问题透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张锦智;张春秀;;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主体间性视角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徐在中;;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5 臧海群;张国良;;受众研究跨学科的性质与方法——兼论建立跨学科研究的受众学[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张振助;;庚款留美学生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8 方晓东;;试论杜威的儿童发展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刘黎明;;杜威“生长目的”论与罗杰斯“自我实现目的”论之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晓楠;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8 毕红轶;新课程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生命观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韩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民办高职院校战略定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东;生存论视域中主体间性理论及其理论误区——一种对主体间类存在关系的哲学人类学反思[J];人文杂志;2003年01期

2 李召存;;课程知识的生存论透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5期

3 谢延龙;周福盛;;教师发展的生存论转向[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8期

4 邓晓芒;论中、西辩证法的生存论差异[J];江海学刊;1994年03期

5 黄凯旋;海德格尔早期存在论的生存论基础探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6 高彩霞;科学发展观的生存论解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胡长栓;;从认识论到生存论:走进怀疑论研究的生存论视野[J];江海学刊;2006年03期

8 米永生;;试论生存论教学之构建——以数学学科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7年06期

9 吴小英;戴谓真;;从生存论的角度透视英语学习动机[J];高教论坛;2007年02期

10 孟宪浦;;试论“诗意地栖居”的生存论蕴含[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秀华;;技术工程观的困境及其生存论改造[A];2003年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秀华;;技术工程观的困境及其生存论改造[A];2003年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余治平;;发展是硬道理:生存论本体论的中国演绎——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哲学纪念[A];上海市社联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4 刘啸霆;;作为反思形态的新概念自然辩证法(提纲)[A];第八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孟维杰;;心理学主体生存论探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文东;;论高科技与人类生存的双重向度——生存论视域中的高科技问题探讨[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徐碧辉;;从工具本体到情本体——从人类学实践论美学到个体生存论美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宣庆坤;;论蒂利希文化神学中的生存论建构[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9 杨大春;;他人与道德意识[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陶富源;汪盛玉;;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海德格尔生存论批判[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耕;走近工程哲学[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邹诗鹏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生存论研究:我的“为己之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姜延军 南京政治学院一系;关于“‘给力’事件”的生存论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徐继存;教育哲学是没有答案的学问[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苗雨时;人的感性与理性在实践中相统一的生存论[N];文艺报;2002年

6 张秀华;从生存论的观点看和谐发展的工程观[N];光明日报;2007年

7 张有奎;马克思的生存论与意识哲学批判[N];光明日报;2005年

8 罗苹;《学术研究》开辟专栏力推青年学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张曙光;哲学生存论的彰显及其意义[N];光明日报;2001年

10 葛红兵 作家;“爱”,超越“爱情”[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庞立生;理性的生存论意蕴[D];吉林大学;2003年

3 龚孝华;走向具体个人:教育评价的生存论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张有奎;马克思生存论视域中的现代性批判[D];复旦大学;2004年

5 李震;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6 徐志宏;马克思科学观初探[D];复旦大学;2005年

7 刘英杰;科技意识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蒋红雨;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观念的生存透视[D];吉林大学;2003年

9 卢洁莹;生存论视角的职业教育价值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文贵良;危机与新生[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福敏;马克思哲学观的生存论意蕴[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许勇为;论克尔凯郭尔个体生存论的本体论意蕴[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姚春波;弗洛姆“人性”思想的生存论探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翁洪营;从上手状态向现成状态的转换[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斌;马尔库塞美学的生存论阐释[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孙磊;法兰克福学派哲学观的生存论意蕴[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张建华;王阳明良知学说阐释[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杜元杰;海子诗学的存在论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红;论生态伦理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杨;人的自由与解放: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问题[D];云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29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529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7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